看看過去這麼長一段時間,尤其是我們上任前八年,兩岸關係處於一個非常不穩定的狀態。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政府不願意接受‘九二共識’原則。等到我上任後,在就職演說里即清楚表明,我們支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兩岸很快就恢復協商,也才有後來簽署21項協議的成果。因此,“九二共識’到目前為止還是兩岸關係當中非常關鍵的基礎,大陸也沒有放棄,他們提出‘一國兩制”的時間更早。”
而馬英九在日前會見歐美媒體駐亞洲特派員訪問團又再次說:“就台灣來講,‘一國兩制’於一九八二年剛提出時,當時的蔣經國總統就很明確表示不能接受。他覺得海峽兩岸應該要追求一個好的制度,他當時提到‘一國良制’,也就是一個自由、民主與均富的制度。這個立場我們一直以來也都沒有改變。”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可以說是鄧小平和蔣經國倆未竟的事業。
從馬英九向《紐約時報》和歐美媒體訪問團的記者所發表的談話去分析,鄧小平和蔣經國先生未竟的事業,現在只能靠中國大陸方面的努力去實現。因為自封為蔣經國信徒的馬英九,以及中國國民黨已經把蔣經國先生當年的“統一中國”主張拋到九霄雲端。以下是筆者用史實來證明之,并找出馬英九拋棄的原因,進而為他指出名垂千古的可行方法。
“一國兩制”初步理論一九七九年元旦,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佈“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台灣的社會制度可以根據台灣的意志來決定,我們不會用強制的辦法來改變這個社會。”的“和平統一”主張。翌日,蔣經國先生在接受法國記者採訪時答稱:“在任何情況下,‘中華民國’絕不會與中共政權談判,也不會與共產主義妥協。”
同年一月,鄧小平訪問美國時表示,放棄“解放台灣” 的提法,“只要台灣回歸祖國,我們將尊重那里的現實和現行制度”。雖然那時候,還沒用上“一國兩制”,但“尊重那里的現實和現行制度”,實質上就要實行“一國兩制”。
針對大陸的“和平統一”主張,蔣經國於一九八0年六月提出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主張。這一主張也成為中國國民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的政治綱領。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二日由台灣各界正式成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蔣經國先生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同樣是追求國家和平統一。
是年的十二月四日,中國全國人代會通過憲法第三十一條:“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因此,“一國兩制”有了憲法的依據。其後,鄧小平在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發表“鄧六點”。
“鄧六點”的第五點是:“和平統一不是大陸把台灣吃掉,當然也不能是台灣把大陸吃掉,所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不現實”。這是鄧小平對蔣經國先生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回應,隨後,鄧小平又陸續談了一些“一國兩制”內容的構想,到一九八五年三月月,第六屆人代會第三次會議正式把“一國兩制”確定為基本國策,以解決港、澳、台問題,實現中國統一的基本方針。鄧小平還說:“我們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來解決中國的統一問題,這也是一種和平共處。”
鄧小平在那個時期對“一國兩制”所作出最初步描述。只是“一國兩制”的初步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