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工業增速通常是衡量月度經濟情況的標杆性指標。圖為6月12日在山東夏津縣仁和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細紗車間忙碌。 |
中評社香港1月3日電/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1日發表題為《評判中國和美國的經濟不能僅憑數據》的文章,文章稱,更好地反映當前經濟現實的不是GDP增速變化,而是中國和美國如何應對它們所面臨的狀況。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中國要好得多。文章內容如下:
隨著2014年的結束,來自我們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的經濟數據形成鮮明對比。對美國而言,經濟衰退似乎終於結束了,因為美國商務部宣布,美國2014年第三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超出了預期,是自2003年以來美國最強勁的季度增速。
與此同時,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中國2014年下半年的經濟也邁向自己的里程碑。中國的GDP增速預計將低於7.5%,這將是自1998年以來中國首次不能完成其設定的GDP增速目標。
從這些報道來看,2015年看上去可能是一個轉折點,我們這個時代的商業範式——衰老的美國鷹和翱翔的中國龍——將發生改變。
儘管這一結論看起來似乎簡單明了,但它是天真的且具有誤導性。正如任何資深企業家都信奉的那樣,對一個公司或機構而言,重要的並不是它擁有什麼,而是它能以此創造出什麼。對一個國家而言,也是如此。更好地反映當前經濟現實的不是GDP增速變化,而是中國和美國如何應對它們所面臨的狀況。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中國要好得多。
利用一連串令人失望的統計數據來做分析會忽略中國政府在2014年所實施或宣布的一系列大膽的經濟政策和改革,這一系列政策和改革將有力地鞏固中國的經濟基礎,並確保一定程度的長期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