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網評:生態葬,別看他人臉色!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傳發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又是一年清明時,每逢這個時節,對故人的思念,就愈加悠遠綿長。人們通過各種形式慎終追遠、行孝敬哀,這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更蘊含著深刻的民族情懷和精神信仰。不過,該如何與故人作別?怎樣安葬,才是對天各一方的他們最好的敬重方式?在時間的流變中,作別方式的內涵和外延正在悄悄改變......田先生:“我就主張‘厚養薄葬’的形式,回去大操大辦我不願意。我老家的親戚朋友鄰居估計都有些議論吧。我本來想清明回家簡單辦(喪事),我的堂哥不同意,他很生氣,非要大操大辦,又要演電影又要燒紙馬那些,甚至他說你們要生態葬,我就不參加。(4月5日中國之聲——堂兄弟因葬禮起爭執:你要讓父母生態葬我就不參加)
老人死了,哪怕是背債,中國傳統的觀念是“重斂厚葬”,開流水席,幾天幾夜,抹桌子不幹,送葬那天,一路上吹吹打打,披麻帶孝,磕頭下跪,不在話下,似乎,如此隆重,才算孝順。然而,鬥轉星移,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尤其是我國“人口多,耕地少”,再加上市場經濟,兄弟姐妹,天各一方,時勢逼迫著人們“最好選擇生態葬”。
不是造高樓而“一天一個樣”,傳統觀念的轉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其間,往往,新舊觀念會撞出火花來。“你要讓父母生態葬,我就不參加”,對此,我想說的:生態葬,別怕他人不理解。
生態葬,有人不理解,當然有其“不理解的理由”。千百年來,父母去世安葬起來“隆隆重重”而“熱熱鬧鬧”,而如今,你家卻選擇“簡簡單單”而“冷冷清清”,似乎你們對父母不孝。其實,厚葬不如厚養。生前帶父母一次體檢而勝過死後給父母燒去紙質樓房,一次生前孝敬勝過萬次掃墓,身後“隆隆重重”而“熱熱鬧鬧”,且“大大方方”,死者得益幾何,都是在給活人臉上貼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