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就是汪道涵思維的核心元素:中華民國是存在的,不能否定。如果接納了“中華民國是一部分的中國”,就可以是“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就是一中各表。
或許可說,汪道涵的兩岸架構,雖然至今仍非政治正確,卻是在2008至2016的所謂“兩岸關係空前最好時期”的八年之中,北京當局的主要政策憑藉。這八年間,北京雖未承認一中各表(其實布胡熱線承認了),但也沒否認。亦即,汪道涵的架構雖沒有被官方標舉出來,其實卻在運作。雖然只是小範圍、低層次、模糊與謹慎的運作。
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三十年來的最大成就
基於這樣的認知,因此,在新華社突然對“一中各表”發出禁令時,令人感到十分驚異,不能理解。或許,北京從胡錦濤在布胡熱線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倒退至“不再提一中各表/不正面贊同一中各表/但也不打擊一中各表”,其政策考量可以想像;因為,三輪車跑得快,要一塊給五毛,生怕給多了。但是,如今倘若竟突然轉而否定一中各表、打擊一中各表,則屬不可理解,甚至在理智上不可置信。因為,老太太坐三輪車,能連五毛也不給嗎?
接著,更大的不可置信是,一度曾有人擔心:“九二共識”有可能自兩岸的基礎語彙中作廢。
九二共識若作廢,牽動巨大。一、北京: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作廢。二、國民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作廢。三、泛藍反獨勢力:一中各表、求同存異,作廢。四、蔡英文:九二會談求同存異精神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作廢。
昔稱定海神針,政治語言多麼莊嚴。今日神針倘若突然沉海,政治語言多麼虛無。那麼,我們今天究竟是在紀念兩岸關係發展三十年?還是在哀悼兩岸關係倒退三十年?或至少倒退了二十五年,也就是一口氣倒退到了1992年共識以前!
邀天之幸,九二共識畢竟還是保存下來了。客觀以論,九二共識其實是兩岸關係三十年來的最大成就。就以2005年連戰赴北京到如今2017年的十二年來說,九二共識的內涵有時寬鬆些,有時緊縮些,但它始終是兩岸求同存異的主要憑藉;這顯示,九二共識其實是一個仍可陶冶與發展的概念,紅綠藍三方均應珍惜,我們在今天對九二共識的認知,難道竟比1997年的汪道涵落後?
回顧與思考
回顧九二共識二十五年來的演化,在此不妨將兩岸之間消長浮沉的幾組概念重新思考一次:
一、兩岸關係漸由“內戰決定論”,轉為“民主決定論”。二、中華民國若不背棄“中國”,“中國”即不可否棄中華民國。三、要藉中華民國實現統一,統一即不可丟棄中華民國。四、現在就接受中華民國是一部分的中國,即是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五、若要議簽和平協議,首須確立兩岸對等的簽約主體。如果能在“以一中同表為指向的一中各表”之下簽約,即能實現一種“輕統一”。六、“統一”與“消滅中華民國”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可以有“共同締造論”、“互統一”,也可以有“不消滅中華民國的統一”或“大屋頂中國”。七、論及一國兩制,既然兩岸不可能放棄“兩制”,即應思考提升“一國”的意涵。也就是從“一國兩制”提升至“大屋頂中國兩制”。八、大屋頂中國,就是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轉換成“中華民國是一部分的中國”。九、大屋頂中國,也是“一個中國”,也是“一中原則”,也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十、“任何形式”的台獨,皆是“借殼台獨”。如果不讓兩岸都先回到真真實實的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來,則等台獨一步一步掏空了中華民國,而它就是偏偏不肯正名制憲,偏偏不給你動武的藉口,那麼兩岸關係就如汪道涵所說,真的將是夜長夢多了。
以上這整套思維,我們在汪道涵的“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和“共同締造論”中,或許都找得到來龍去脈。
台獨的“去中華民國”,主要根源就是北京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因此,兩岸若要建立共同政治基礎,就應當兩岸都回到中華民國來,兩岸都回到中華民國憲法來。北京必須承認,只要真正回到中華民國,真正回到中華民國憲法,就是回到了“一中原則”,就不是台獨;如此,中華民國現在就是一部分的中國,這就是一中各表,這就是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進而,若能架構起“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即有向“共同締造論”或“大屋頂中國兩制”探索的可能性。
我相信,這應當就是二十年前汪道涵腦中的兩岸圖像,現在我們應當是看得更清楚了。
九二共識仍是定海神針,並未沉海,我們今天還不必面對“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的場景。
我們可以粗暴地作廢“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話語,但不太可能再創比“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更具兩岸生機的思維。
兩岸關係發展的路徑圖應當是:從“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或“一中各表”,朝向“共同締造論”或“大屋頂中國兩制”移動。
“大屋頂中國兩制”是相對於“一國兩制”。香港實施“一國兩制”,馬照跑,舞照跳。但中華民國和香港不一樣,因為還有“總統要不要照選”的問題,所以必須朝“大屋頂中國兩制”的方向思考。汪道涵說:“解決香港問題用聯邦,解決兩岸問題用邦聯。”現在,我們何妨三復斯言。
以色列的一位國安局首長,在談到解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的前提時曾說:“我們要認知,他們不吃玻璃;他們要認知,我們不喝汽油。”
兩岸關係,台灣要認知北京不吃玻璃(不能接受台獨);北京要認知台灣不喝汽油(不能接受把中華民國一筆勾銷)。
台灣不能要北京吃玻璃,北京不能要台灣喝汽油。
所以,要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12月號,總第24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