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立倫為何贏?張亞中為何輸?台灣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劉正山分享觀點看法。(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10月8日電(記者 高易伸)中國國民黨主席選戰落幕,但朱立倫為何贏得選舉,而張亞中錯失良機、江啟臣被邊緣至第三?台灣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劉正山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是很有趣的議題,就好比蔡英文之所以當選是因為韓國瑜;而朱立倫的當選也是因為張亞中。這種激盪出來的共生關係,會讓選民最終選擇“相對不危險”的候選人。
劉正山,1976年生,台北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理論組學士、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政治學碩、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傳播、選舉行為、民意形成、研究方法,現為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
對於新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挑戰?
劉正山表示,自從2018年爆發香港反送中迄今,台灣社會基本上已經確立了“反中的格局”,作為一個“群眾型政黨”,國民黨想為台商、為民眾民生作出努力是好事,但不能依附在中國“民族主義”的大旗或概念下通行。
劉正山強調,中國國民黨必須表現出自己真有本事照顧民生並搞好兩岸關係,而不是“因為有對岸關愛的眼神才能照顧民生”,後者台灣民眾是不買單的。因此,國民黨必須拿捏尺度,否則不管國民黨人事再怎麼佈局,都無法擺脫“國民黨是在對岸關愛的眼神下”所取得的通行證。這個氣氛如果不除,基本上2018年以來台灣政治上的格局就不會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