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宣稱:公投沒過,就不會簽和平協議 |
中評社台北10月21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馬英九昨天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兩岸和平協議達成“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的三條件之中,最後要透過“公民投票”通過來達成成熟條件,兩岸和平協議構想其立意雖善,勇於承擔及任事,但卻一再地被扭曲,甚至涉入敏感複雜的公投問題,故引發外界質疑,認為一來公投將其問題民粹化;二來將其公投化,只會讓問題更為複雜及敏感;三來更會讓為國民黨被民進黨牽著鼻子走;而馬英九的說明,非但並未終止綠營賣台及邁向統一的質疑,反而陷入兩面批評的局面,此一議題若再誤導下去,稍有不慎,恐怕會造成馬政府受傷的情況,而使議題失焦失真失實。
事實上, 兩岸關係不可能永遠“只經不政”,也不可能永遠不變,因此更深層次的思考及研究是必然的,其目的無非是希望能夠改善兩岸關係、緩和台海局勢;況且兩岸和平協議原本是理想的狀態,或許不是兩岸最後的結局,但卻是兩岸民眾所共同堅信的價值。
對於兩岸和平協議,首先,兩岸和平協議多少帶有專業化的特色,雖然必須在民意高度支持的情況,但亦必須考量在 “國家”確實需要及“國會”監督”的基礎上,這都需要理性考量及專業判斷,並非只是泛民粹化般的簡單,況且測知民意高度支持的方法有許多,倘若採行公投,若與“國會”判斷及國家確實需要相悖時,該如何解決?公投並非能解決任何問題,必須要更審慎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