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產業間本來就是要競爭,因此服貿協議雖然開放大陸若干服務業來台,實際上大陸企業也不見得全部都會來台,仍要視狀況而定,這其中涉及到有許多複雜因素,固然對台灣在短期內或許某些產業縱有若干衝擊,但從長遠來看,的確是有刺激台灣業者轉型升級、強化競爭力,西進大陸尋商機,作為未來若是加入TPP或是與其他國家簽訂FTA的先前準備工作,同時也與中國大陸保持良好的經貿關係,促使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使台灣能夠與大陸創造雙贏局面,同為不久之後十三五規劃下的受益者。
對於服貿協議的複雜性與專業性,儘管馬政府再怎麼宣傳,台灣一般民眾不見得完全能夠瞭解,因為不瞭解往往隨著媒體起舞,甚至被誤導,將服貿協議轉為泛政治化及高度陰謀化,使服貿協議完全失焦,也失去理性討論的公共空間,只有恐懼與憂慮,看不見自信與氣度。
從服務貿易協議內容來看,大陸承諾對台灣開放八十項,全部都高於對WTO的承諾水準;而台灣對大陸承諾開放六十四項,大約三分之二低於對WTO承諾的水準。相形之下,台灣顯然獲利較多,大陸當局當然清楚台灣的市場及整體狀況,因此在許多地方也是能儘量放就放;因為,大陸當局深刻的知道,要促使兩岸關係朝向正面發展,必須要讓基層民眾有感,另一方面對於韓國進軍佈局大陸,態度積極,企圖心強,客觀來看,世界上與韓國簽訂FTA,並且生效的國家就占台灣外銷市場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換言之,在台灣出口的百分之四十市場中,韓國可以享受關稅優惠待遇,而台灣則完全不具備這些條件,韓國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與美國、歐盟及東協都簽訂FTA的國家,其FTA的貿易涵蓋量已經達到百分之三十六,今年底喊出達到百分之五十的預期目標。
在這樣的狀況下,四小龍中的台灣,未來越來越令人堪憂,對大陸來說,台灣畢竟是大中華的一員,同為中華民族,看到台灣輸給韓國,也感覺怪怪的,這就是大陸當局往往會從民族整體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東海南海問題亦復如此!從另一方面來說,大陸當局思考哪有胳臂向外彎的道理?因此服貿協議,簽歸簽,未來台灣可以運作的空間其實還很大,端看兩岸關係如何發展?大陸敢開放,就看台灣敢不敢正面因應?倘若如反對人士所言,那麼服貿協議作廢,對於台灣的衝擊絕對遠遠大於大陸,服貿協議對大陸可能並不算是什麼,但對台灣來說,卻是重要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