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貿協議能否順利過關?不僅攸關台灣未來後續一連串相關議題的進展,也影響台灣經貿自由化的速度 |
中評社台北9月27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馬王之爭,使服貿協議在“立院”備受關注,究竟服貿協議能否順利過關?不僅攸關台灣未來後續一連串相關議題的進展,也影響台灣經貿自由化的速度;平心而論,大陸當局不會因為服貿協議未過,就感到急迫性,大陸所關注的是兩岸經貿進行的情況及是否會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反觀服貿協議對於台灣的重要性,將遠遠高於中國大陸,這應是不爭的事實。
一個服貿協議,自兩岸經合會起,經過十多次磋商。對台灣來說,馬政府簽署的原則自然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爭取對台灣產業最大利益與最小衝擊、不涉及證照承認之專業服務與市場開放、不涉及大陸勞工來台或移民居留問題、在開放陸資來台的基礎上逐步邁向自由化、維持現有台灣對陸資來台的管理機制等。這些原則,台灣都不乏保護主義的影子,都是站在台灣本位與利基上出發,這是相當正常的;甚至對於大陸有些是不盡公平合理;但儘管如此,對台灣是利多於弊的情況下,在野黨等仍是強力反對、逢中必反;倘若對照台紐間的協定,綠營並未出現杯葛情況,許多道理不言自明。
光從數字來看,台灣對大陸作出六十四項開放承諾,大陸對台灣作出八十項開放承諾;就雙方都是WTO成員之承諾來看,大陸在WTO所作之承諾已經適用於台灣,服貿協定對台灣開放內容均超出大陸在WTO所作之承諾;而台灣對大陸開放部分,有二十七項是現行已開放陸資投資項目,其他三十七項也沒有超出對外人來台投資的待遇;兩岸服貿協議均在兩岸特殊環境及條件下,配合各自內部的考量,融入各自發展規劃目標,並沒有違背整體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