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兩岸當局原先安排於今年底完成的貨品貿易協議與爭端解決協議兩項後續協商列為既定目標,如今因為服貿協議卡在“立法院”,非但影響該目標的達成,也自然衝擊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及相關法律修正的進程等議題的進展,這些都卡在服貿協議所致。
服貿協議面對台灣內部朝野攻防,夾雜著意識形態和馬王之爭;同時也處在兩岸博弈之間的談判當中,時機重要,互信基礎更為重要;大家對於服貿協議有太大的認知差異,但倘若拋開成見,便會清楚發現,服貿協議實為台灣能否有所轉機的核心關鍵,許多台灣希望得到的突破與利益,也都紛紛指向服貿協議。
“立院”認為,政院對此議題溝通說明不夠,政院自該加強;政院認為既有說明,且對於服貿協議中受創產業提出諸多補償方案及輔導協助其轉型,但很可惜,行政與立法卻一直都是各說各話,夾雜不同產業間的本位主義,使原本對台灣顯然利多於弊的服貿協議,始終抹不掉其中的陰霾,見不到希望的曙光。
因此唯有透過相關行政主管機關、“立院”及各產業公會與工會代表,進行雙向溝通,全程透明公開,參雜媒體及公民自由提問,以了解產業需求,發掘問題關鍵,進而找出可行對策,並且時間絕對要快,使服貿協議能夠早日通過,台灣新商機方能再現。
況且服貿協議洽簽之後,在不同的階段,自然會有不同的功能與角色,也非一成不變,其彈性空間仍在,服貿協議隨著不同的階段,當然有其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對於不同的產業有利有弊;對台灣如此,對大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四小龍中的台灣,面對韓國強力的挑戰,應當何去何從?台灣能夠找出超越韓國的有效辦法嗎?服貿協議這一步都跨不出去,未來許多問題何解?希望大家審時度勢,綠營不要再杯葛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