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一:台灣地區直轄市長各政黨統計表(1994-2010) |
|
表二:台灣地區縣市長各政黨統計表(1993-2009) |
|
表三:台灣地區直轄市議員各政黨統計表(1994-2010) |
藍綠選舉的花招及優劣勢探討
以六個直轄市的結構來說:藍軍基本盤大於綠軍基本盤。然而候選人絕對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就選舉策略來說,只要不出錯,沒有大弊案,一步一步打組織戰,其效用將高於文宣戰及廣告戰,畢竟地方選舉,需要有成績,沒有服務光打文宣,恐怕效益有限,有時反而引發地方民眾反感。
可以預見,藍綠將進行一場候選人人格及家族檢驗戰,就選舉方式來說,必須有攻有守,更不能只打負面選舉,適時的溫情攻勢是必要的,但過度悲情,恐怕也並非是選舉的良方。例如一旦雙方對決態勢確定,對於藍營連勝文的負面選舉就一定會紛至沓來,像是他住帝寶豪宅、擁有龐大財產、連家與大陸方面的政商關係、其姐姐連惠心代言含有禁藥的健康食品等議題,都會被拿出來作為選舉文宣負面操作。
另外,綠軍的優勢在於選民往往其憂患意識要比藍營來的強烈,故投票動機及意願自然亦較高;而藍軍的優勢正好在打組織戰,基層組織只要動起來,群策群力應當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是地方選舉,故輔選及站台人士的作用相較於中央層級的影響,自然要小的多;當輔選或站台人士出了問題時,恐怕也會影響選情。至於團結程度來看,綠營一般給人的印象是較為團結的,事實上也是如此,因為他們彼此有共同執政的目標;反倒是藍營,就國民黨來說,面對親民黨及新黨的強力考驗,再上有實力的無黨人士,使國民黨在提名過程中,必須要格外謹慎。
有點天馬行空的奧步想像,當地方選舉出現戰況激烈膠著時,負面選舉及各式各樣的抹黑就會應運而生;筆者認為無論何黨何派,可能採取的奧步的招數,例如:1、若當選立刻因司法官司入牢;2、選舉作票買票賄選;3、候選人的私生活及操守有問題;4、候選人有不名譽之病或是性取向有問題;5、候選人生重病或受傷住院;6、中共助選及飛彈打來了只有守護本土政權;7、造勢晚會故意製造衝突;8、挾外自重;9、烏龍爆料;10、選務單位不公及選舉有重大瑕疵;11、透過賭盤來影響選情;12、政策買票;13、大搞中央與地方對立;14、公投綁大選;15、動用黑道製造傷亡;16、大送紅帽子及黑帽子;17、跪求哭票;18、負面光碟,不實散發;19、以死或退出政壇來催票等,這些奧步看似荒唐,特別又是地方層次選舉,但難保這樣狗血荒謬的情節不會上演。
從選舉制度的角度來看,2014年地方選舉倘若能夠順利實施不在籍投票,那麼會產生投票率增加、公民參與提高、節省海外回台投票的成本等正面效益;但亦會帶來政治上之選舉爭議及朝野鬥爭角力的另一戰場。是否會影響選舉結果,尚須後續觀察。“不在籍投票”制度能否順利實施?或許綠營會認為對藍營有利,但其所涉及的制度因素包含行政中立化與否、選民信任度、選務行政能力、社會需求性及改變選舉結果的可能性等。因此,不在籍投票絕不是為一黨之私,而是為了擴大政治參與,使台灣能夠更加落實直接民主之保障。
小結:勝選關鍵在於人選
層次越高選舉政黨作用越強
地方基層選舉重視服務及人脈,候選人的因素將大於政黨的因素,政黨的影響基本上回到基本盤,只要沒有太大分裂的變數及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基本上還是操之在候選人的因素。以台北市選情來說,連勝文的個人條件相當不錯,除了有政治世家條件、人脈充沛之外,年輕、高學歷、有國際觀、具親和力、勇於挑戰權威、直言豪爽、沒有架子,這些人格特質,顯然是連勝文參選的最大本錢。
但優勢往往是相對的。台北市固然是藍營基本盤大於綠營,但目前民眾對台灣整體的滿意度並不高,綠營勢會打出“換人做看看”及權貴子弟對上平民醫生的訴求,再加藍營選民普遍投票意願要低於綠營,屆時願不願意出來投票?恐怕仍有變數。
就六個直轄市而言,藍營在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擁有基本的優勢,故坐三望四(台中市)應為其基本態勢;這只能算是力保城池,若能保三算是小輸,若是保四就能算是平盤甚至可以說是小贏,畢竟馬政府執政績效並未完全顯現,執政優勢並未充分發揮;兩岸紅利並沒有發揮最大的效能。
舉例來說,以台北市為例,台北市的選民結構藍大綠小。最近五次市長選舉中,綠營最高的得票率是1998年陳水扁的45.91%,最低則是2002年李應元的35.98%,最近一次是2010年蘇貞昌的43.81%;相對地,藍營雖在1994年輸掉,但那次完全是國民黨分裂所致,黃大洲加趙少康的票其實還有56.06%;最高是馬英九連任時的64.11%,最低是1998年馬英九首次參選的51.13%,最近一次則是郝龍斌的55.64%。換言之,台北市的藍綠大概是五成五與四成五之比,這自然是候選人連勝文的最大利基。
綠營在台南市及高雄市應為囊中之物,現在力拼在台中市及台北市,希望能收奇兵之效;打破台中執政及台北基本盤結構;綠營坐二望三搶四的跡象明顯,輸贏結果蘇貞昌必須負起成敗責任,當然也連動2016年的佈局及人選安排。
蘇貞昌若大勝對蔡英文當然不利,蘇貞昌若大敗對蔡英文也不利,只有在小贏或小輸的情況下,對於蔡英文才是最有利的選擇。
至於縣市長部分,人選仍是最重要的關鍵,像是花蓮縣無黨籍縣長傅崑萁由於服務佳,只要願意參選,必然勝算頗大;然而國民黨提名人選是否會造成與傅崑萁撕殺讓綠營檢便宜;台東情況亦是如此藍營相殺綠營得利,藍營不團結必定敗仗連連。
藍營有勝算的地方根據過去選舉資料顯示在基隆市、新竹縣、市;苗栗縣、南投縣、金門、連江及花蓮和台東;至於綠營有勝算的地方為屏東、宜蘭、嘉義縣市;藍綠勝負難料如彰化縣、雲林縣、澎湖縣等,這些只是根據過去基本盤結構和過去選舉的經驗。最重要的還是必須看候選人選本身及是否能夠完全整合成功,其它要角站台、選舉技巧都難敵台灣藍綠基本盤的某種程度的穩定以及投票率和中間選民、青年、婦女選票及是否能夠燃起不投票者的熱情。
在更基層的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里長等,首先最重要的是服務是政績是靠地方人脈及政商及社團經營關係,與政黨並無多大的關係;就算是掛國民黨籍,大選時也未必支持國民黨候選人,因此從地方基層選舉來斷定政黨消長,意義不大。
藍綠誰能帶動整體氣氛,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氣勢,誰犯的錯少誰就是勝利者,誰的弊案被揭的多,誰就註定是輸家;台灣選舉某種程度正面選舉少、負面攻擊選舉多,選民往往在都不滿意中挑選一個不滿意程度較輕的候選人;另外老面孔、世代差距、個人魅力及給人第一印象,也將是選舉成敗的關鍵。
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地方選舉,在法律規範及行政中立原則的指導下,應當要避免用不正的方法來贏得選舉;更要有運動家的精神,不能輸不起,不能用奧步。對於外界可以客觀理性來看,但不應過分看重,畢竟它就是地方基層選舉,當然地方可以包圍中央,每一項選舉對於候選人及政黨來說都具有深遠的意義,筆者樂見七合一選舉後的台灣,社會回歸平靜,消除對立仇恨,更期盼所有勝選的當選人都能替兩岸民眾做實事,有助兩岸和平發展,政黨可以輸,人民不能輸,民族大義更不能賠上,該推動對地方人民有好處的政策及法規必須要能順利推動,招商交流更是民選首長必須念茲在茲的大事。職是之故,對於2014年七合一,外界不妨靜觀其變,相信必定是戰況激烈。
表一:台灣地區直轄市長各政黨統計表(1994-2010)
資料來源: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http://esc.nccu.edu.tw/modules/tinyd2/content/escvoteD.htm
表二:台灣地區縣市長各政黨統計表(1993-2009)
資料來源: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http://esc.nccu.edu.tw/modules/tinyd2/content/escvoteF.htm
表三:台灣地區直轄市議員各政黨統計表(1994-2010)
資料來源: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http://esc.nccu.edu.tw/modules/tinyd2/content/escvoteE.htm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2月號,總第19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