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經濟下滑趨勢得到迅速扭轉的同時,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的風險明顯上升。根據中國歐盟商會的最新報告,煉鋼業產能利用率為72%,鋁業67%,風力發電70%,水泥業78%,化工業80%,煉油業85%。與此同時,銀行信貸井噴式的增長和流動性的擴張,其效果更多表現在了資產價格上而不是完全用於投資和消費。大量貸款流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增加了資產市場的杠杆率。2009年中國股市出現大幅上漲,深證成指和上證綜指分別累計上漲112.4%和79.98%。房地產市場也隱約出現泡沫,一些大中城市的房價已超過歷史最高水平。數據顯示,在截至去年11月的一年里,上海新房均價上漲了68%,北京上漲66%,深圳上漲51%。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激增,很可能引發經濟的系統性風險,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的不堪承受之重。
在資產泡沫和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中國銀行業是否又會迎來新一輪不良資產潮?過去的歷史經驗表明,在資產價格泡沫膨脹和以政府為主導的分配資金的過程中,90%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壞賬問題。在這一輪信貸擴張中,資金大量流向國有經濟體,而且相當一部分信貸資金拐彎抹角地進入了股市、樓市,助漲了資產價格泡沫,加劇了房地產行業的風險。銀行業可能醞釀著新一輪的不良資產上升,儘管從數字上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仍是下降的,但這很可能是將貸款規模做大帶來的。因為不良貸款率是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占總貸款餘額的比重,信貸大幅擴張必然助長總貸款餘額的迅速增大,也就意味著不良貸款率實際上很可能是靠做大分母而造成的一種假象,銀行業不良資產風險未必趨於下降。
而且,地方政府在這一輪信貸狂潮中起到重要作用。受財政壓力和融資渠道的限制,地方政府龐大的投資計劃只能依賴銀行貸款。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地方投融資平台超過3000家,其中70%左右投融資平台位於縣區一級,而且去年地方投融資平台負債迅速飆升,大約60-80%的信貸資金流向了各種類型的投融資平台。例如,東部某個發達地區的城建融資平台注册資金只有不到1個億,但是每年貸款建設規模都達到幾十億元,一旦這些項目收益率受損,未來償債能力不容樂觀。更何況地方政府的財政風險巨大,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在4萬億以上,相當於我國財政收入的80%,地方財政收入的175%,可見,地方政府的財政風險不容小覷。
此外,這一輪信貸中占主導地位的是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中長期貸款餘額占金融機構全部貸款餘額的比重在50%以上,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中長期貸款的比重更適合超過60%。由於中長期貸款期限更長,更多的集中在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領域,短期內不容易暴露,但是受政府政策和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很大,不可避免地存在極大風險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