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據中國社會科學網報導,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成為國內學界研究的重大課題,也成為諸多外國學者關注的研究熱點。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長期實踐探索的成果,不僅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更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對於中國式現代化這個重大理論創新,不少外國學者在自己專業領域進行了探討,並作出了理性而深入的解讀,力求多維度認識中國式現代化與今日之中國。日前,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歷史系教授葛凱(Karl Gerth)接受記者採訪,介紹了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學術理解,以及他本人對現代化進程中工業化與消費之間關係的研究進展。
·研究中國推進現代化的關鍵方面
《中國社會科學報》:總體而言,您如何認識和看待中國的現代化歷程?
葛凱:我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和中國人民取得成就的速度和規模是罕見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短短幾十年裡,中國迅速實現工業化,人均預期壽命翻了一番。西方關於新中國歷史的研究詳細記錄了中國現代化的高成本,卻很少討論中國現代化的高收益。
有些歷史學家傾向於關注其研究對象的成功之處,但大多數歷史學家都努力保持立場平衡,甚至對自己的研究對象持批判態度。西方歷史學家常選擇聚焦中國快速現代化的代價問題,討論中國的政策失誤以及這些失誤造成的社會成本。當然,分析政策不足是重要的,人們可以從批評中吸取教訓,但我更願意將研究重心放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決定迅速、全面變革社會且不惜付出巨大代價的原因上。
簡單地說,我不認為新中國成立時能夠有很多周全的選擇。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的結論是,必須立即開始現代化,否則,中國恐將繼續屈從於帝國主義勢力,中國人民陷於貧困的時間將更久。這種與以美國為首的全球資本主義力量持續競爭的必要性,有助於解釋中國從1949年至今的現代化歷程。許多西方學者關注中國與西方的政治體制差異,我則聚焦於中國現代化中的政府領導。這是中國現代化的一個關鍵方面,也是中國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緊張關係的核心部分,這些國家希望獲得對中國經濟和消費者的無限制准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