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3月底,昆曲《長生殿》在台灣演出。圖為演員們帶妝在台北故宮參觀。
|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5月15日,北京孔廟。
60位身著古代學生服的學童,齊聲誦讀《弟子規》;大陸絲竹名家塤琴合奏《幽蘭操》。朗朗童聲,悠悠古樂,回蕩在古樹參天、屋宇儼然的孔廟。
人民日報報道,這是“兩岸漢字藝術節”新聞發布會,主辦者的安排,既是向文化宗師孔子遙致敬意,也是作為後世子孫對先祖先賢莊嚴慰告。
情感紐帶 民族共享的記憶
“去年到台北,看見到處是‘漢字藝術節’的旗子。”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許嘉璐說,“我就想,何時兩岸可以共同舉辦這個藝術節。沒想到,一年時間就實現了。這是台海和平發展、兩岸走向互信的證明。”
就在兩岸學者暢談漢字藝術的時候,台中縣大甲鎮瀾宮,正在舉辦“全球媽祖文化攝影大賽作品展”,取自兩岸媽祖文化交流重大事件的300多幅圖片,將在這裡展出一個月。
媽祖是中國影響最大的航海保護神,在台灣擁有上千萬信眾。圖片看來風平浪靜,20多年前的真實故事卻是波濤汹湧——1987年,台灣宜蘭南方澳港,軍警在一艘漁船中查扣了來自大陸的5尊媽祖神像。按照規定,走私貨品一律焚毀。漁民們四處陳情,終於令當局網開一面,將神像奉祀南天宮。
1989年,南天宮決定護送5尊媽祖神像回娘家——大陸湄洲祖廟。因台灣當局不允許直航大陸,南天宮以媽祖海上環島弘法的名義,悄悄赴大陸“謁祖刈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