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隨著近年來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古村落的整體景觀不協調、建設性破壞嚴重等問題一一浮出水面,令人深思。
許多古建築周圍的歷史空間環境已被所謂的“現代建築”所取代,以往古老的空間格局和傳統風貌蕩然無存;傳統木制房屋的構件買賣問題也十分突出。一些商人看中了古民居的旅遊開發價值,出錢收購這些古民居後遷建別處進行旅遊開發。如浙江嘉興的西塘古鎮、桐鄉的烏鎮,許多古民居的構件被出售、偷盜。還有一些外國人不惜出巨資收購古建築,拆卸其材料後用飛機運回本國按原型複建。
還有些商販在利益驅使下,向各地古村落的村民收購古器具,有的甚至將古民居木制房屋構件一件件拆下來,化整為零地出售。還有的地方沒有考慮到原居民所特有的文化習俗,只追求商業效益,而不考慮民俗文化的整體保護,斷然將小橋拆毀、巷道損毀、池塘填埋,嚴重破壞了古村落及其文化生態環境。長此以往,曾經的“小橋、流水、人家”將消失殆盡。
新農村建設是一件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好事,但是,如果對古村落中的民俗文化重視不夠,那麼建設好的新農村將是千篇一律的面孔。如今,古村落中很少有人知道本鄉本土的歷史,也少有人能說出傳統的禮儀、風俗,更少有人去關心和繼承帶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傳統工藝、地方戲曲等,人們在逐漸忘卻千百年遺留下來的文化印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