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凱雷斯總經理在其辦公室接受專訪 |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維也納音樂廳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音樂協會的“金色大廳”一樣,同為世界音樂界的頂級殿堂。盛夏時節,記者走進了這座每年要接待50多萬名觀眾的音樂聖殿。
光明日報報道,音樂廳總經理伯恩哈德.凱雷斯坦言相告,作為這座知名音樂廳的負責人,他每天面臨的挑戰就像“撿小石子拼圖”一樣。音樂廳每年有440場自己的演出,每一場演出就像一顆小石子,最後拼成一幅圖。為了拼好這幅圖,要選擇好的節目,要挑選好的音樂家來演,要做好市場營銷,最後要接受觀眾的檢驗,看他們是否認可、喜歡。目前,音樂廳每年的票房收入超過700萬歐元,加上捐款、紀念品銷售和出租場地等的收入,音樂廳的資金自籌率超過87%。荷蘭一家機構對歐洲各國音樂廳的最新調查顯示,政府補貼一般要占音樂廳日常運營開支的一半。顯然,維也納觀眾給音樂廳的評分是“滿意”。
凱雷斯說,維也納的特點是喜歡音樂的人多,觀眾的音樂素養高,有許多高水平的演奏家、作曲家、音樂人;維也納還有大量樂團、樂隊、劇院,競爭相當激烈。因此,找准音樂廳的定位非常重要。維也納音樂廳於1913年建成,同年10月19日舉行首場演出時,茜茜公主的丈夫、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親臨。理查德.施特勞斯專為這次首演創作了《慶典序曲》,接著響起的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歡樂頌》。可以說,維也納音樂廳從第一場音樂會起,就確定了自己“當代音樂”與“古典音樂”的定位。這一傳統延續至今。
當時興建的音樂廳有3個演出廳,大廳有1840個座位,莫扎特廳有704個座位,舒伯特廳有336個座位。3個廳可以同時演出而互不干擾。2000年前後對音樂廳全面整修時,又加了一個廳,有400多個座位。根據音樂廳這一有利條件,確定了三項主要任務:即要傳承古老的音樂。如自1993年起,每年1月底2月初要演出16世紀、17世紀、甚至更早的音樂作品,要引起人們對早期音樂的興趣和共鳴;要以古典音樂和當代音樂為依托,開拓新的音樂欣賞群體。如每年4-6月舉辦的“春季音樂節”和“國際音樂節”;要以海納百川的心態歡迎現代音樂和探索性創作,如每年9月的“聚光某國”、10-11月舉辦的“維也納現代音樂節”等。凱雷斯強調,音樂廳是開放的。與其他演出機構相比,音樂廳的節目內容最廣泛,從早期音樂、古典音樂到室內樂、爵士樂、外國音樂、配樂朗誦等,各種形式都有。2年前,請倫敦交響樂團來演奏海頓的作品,指揮明科夫斯基對海頓的作品作了新的解讀,賦予了傳統作品新的內涵,受到觀眾喜愛。今年,演出現代作品的“聲音論壇”音樂會的票已預售一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