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老建築被拆 誰是幕後推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7 16:24:45  


 

  保護與建設矛盾嗎

  個性是城市的生命,風格是城市的價值,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而這些,都與老建築息息相關。

  遼寧大學教授張今聲提出,未來15年,將是積極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關鍵時期。城市化是大勢所趨,這無可非議,問題在於如何保證城市建設健康地發展,如何保證老建築不被轟鳴的推土機夷為平地。目前各地出現的“擴張”趨勢值得注意:一些城市盲目求大、求洋,競相以國際大都市為目標,追求大廣場、大高樓、大開發區、大項目、大馬路,攀比之風愈演愈烈,而這其中老建築遭無情拆除、毀損,成了最昂貴的代價。

  張今聲認為,目前老建築遭破壞的程度,特別是大量體現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古舊建築的拆除,可以說是又一次浩劫性破壞。在“擴張”中,我們驚嘆於城市的日新月異,此處可比香港,彼處可比紐約,唯獨找不到自己昔日的容顔,因為老建築消失了。取代老建築的是隨處可見的林立高樓,它們被塑造得千篇一律,一張面孔,一樣身材,風格雷同,結構相似,缺乏個性,缺乏文化內涵。建築的個性沒了,變成了水泥鋼筋的堆砌,城市也就沒了生氣和活力,沒了靈魂。

  其實,城市改造建設與保護老建築並不矛盾。省委黨校教授王建學認為,城市的歷史與文化具體而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濫炸倫敦,蘇聯人狂轟柏林,戰後,勝者倫敦人,敗者柏林人,都根據老城區歷史的詳細檔案,逐區、逐街、逐幢,逐一細節,恢復舊觀。其實何止倫敦、柏林,二戰後歐洲瘡痍滿目,斷垣殘壁,可是今日的歐洲,歐羅巴風情依然。今年5月,他到德國訪問期間,在柏林市中心看見一座大戰時期被炸毀的斷頭教堂遺址,門窗洞然,謹供憑吊,紀念戰爭的創傷……在國外,戰爭一度破壞了老建築,在我國,“文革”中破壞了老建築,而現在則是以破壞老建築為代價發展經濟。

  遼寧大學教授馮玉忠詰問:我們也許聽厭了這樣的比較,我們急著和“世界接軌”,但“世界”是什麼模樣? “接”哪條“軌”?倫敦的價值就在於80年不變,而我們的城市在日新月異,也在面目全非,我們還能跟世界接軌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