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麗君 |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流行音樂,因其方便快捷、易於傳唱,成為各個時期媒介和大眾的寵兒,也由於其無與倫比的穿透力和敏感天賦,成為社會及大眾觀念轉變的一個縮影。從廣播到電視到網絡,從磁帶到CD到MP3,無不是它盡情展示的舞台。回首30年來的流行音樂,那些至今縈繞在人們心頭的流行歌曲,串聯起一幅幅生動可感的社會生活圖景,無意中勾起了民眾的公共記憶。每一個人在此起彼伏的流行音樂潮汐中,都有一段難以磨滅的過往。
因為鄧麗君 華語流行音樂興起
今年伊始,全國範圍內掀起了紀念鄧麗君逝世15周年的活動浪潮。5月在成都舉辦的“但願人長久——鄧麗君金曲群星演唱會”,匯聚了包括周傑倫、梁靜茹、張靚穎、羽泉等在內的知名歌手。
上世紀70年代末,錄音機剛剛傳入內地。“之前人們聽歌都是用電唱機和喇叭箱,錄音機一出現,就因為它的小巧方便,馬上受到大家的歡迎。”年過50的劉先生回憶說,“就是因為出現了錄音機,大家才知道了鄧麗君。我聽鄧麗君的歌已經快30年了,可以說,因為鄧麗君,內地甚至整個華語世界才有了真正的流行音樂。”
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著名音樂評論家金兆鈞表示:“改革開放之初出現的錄音機改變了人們之前聽音樂的被動性,人們可以獨立選擇聽什麼,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
“拿著錄音機聽鄧麗君的歌是當時年輕人最時髦的舉動,但是錄音機在當時要200多元錢才能買到,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天價,根本買不起。”劉先生笑著說,“然後我們好幾個朋友就凑錢買,每個人都想盡辦法凑幾十元錢,最後終於買了一台。錄音機今天放我家,明天放他家,輪流聽,有時候還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圍著錄音機聽鄧麗君的歌曲,《何日君再來》、《在水一方》這些歌我們每天都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