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30年流行音樂“再回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2 00:04:12  


 
  各方推動使得流行音樂日趨多元。付林說:“90年代上半期中國流行音樂曾分團隊地以集體面目出現。尹相傑、於文華演唱的《纖夫的愛》,火風演唱的《大花轎》等成為90年代‘鄉村民謠’的代表;老狼、樸樹分別演唱的《同桌的你》、《白樺林》成為風靡一時的‘校園民謠’代表;艾敬、李春波、孫浩、謝東分別演唱的《我的1997》、《小芳》、《中華民謠》、《笑臉》成為‘城市民謠’的代表;還有李娜、李瓊的《青藏高原》、《山路十八彎》這樣俗稱‘民通’的民歌流行風格。”

  “應該說,整個上世紀90年代,最大的特點是出現了許多在反映時代、反映社會、反映人生的深度和廣度上進行了更大拓展的作品。”金兆鈞如此評價。

  音樂平台無門檻 MP3千篇一律不乏亮點

  進入新世紀以來,對於中國流行音樂來說,離不開三個關鍵詞:網絡音樂、數字音樂和選秀。金兆鈞認為,網絡歌曲的興起是從《東北人都是活雷鋒》開始的,深刻地影響歌壇的發展。它通過網絡這一新型載體,繞過唱片公司、出版公司、媒體,直接送達聽眾,幾乎是在無成本的情況下,走紅全中國。同時,手機鈴聲形式的出現,也推動著流行音樂的網絡化發展。

  “選秀”被湖南衛視成功地用於“超級女聲”之後,產生了令人不可思議的轟動效應。金兆鈞說:“在西方,這種選秀活動和傳統唱片公司是對接的,選秀活動結束不過10天新唱片就上市,趁著最熱的時候賣出去。而我們的後繼人才培養還有所欠缺,因為唱得好最終還是歌寫得好,創作是最根本的問題。”

  創作上的荒蕪,使音像公司為了商業利潤忙於製造偶像。從“打造”、“包裝”、“炒作”之類的流行用語中可以看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已經不是音樂本身,而是音樂之外附加的零碎裝飾品。縈繞在國人心中的好歌已經不多,但起身於網絡和選秀節目的草根明星卻很多,李宇春、周筆暢、陳楚生、龐龍等都成為這個時代的流行符號,像崔健這樣肯花5年時間打磨一張新專輯的人已是鳳毛麟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