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文化在貴州,除了有民間基礎外,還有學術研究的基礎。王鴻儒介紹說,貴州對夜郎文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清代中葉,洪亮吉、鄭珍、莫友芝等人都對夜郎文化進行研究和考據。上個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包括宋世坤、餘宏模、王燕玉等在內的考古、歷史、民族學者數十人,從各個學科從事夜郎文化研究。到2000年後,我省學者從多學科交叉、夷漢視角交叉來研究夜郎文化,不僅通過漢文獻來研究夜郎文化,更通過《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夜郎史傳》等彝文獻來充實夜郎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此外,貴州是夜郎文物出土最多的省份,赫章可樂夜郎時期墓葬的發掘被評為200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貴州省知名史學家史繼忠笑言,夜郎國所處的戰國時期,湖南是楚國,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
熊宗仁認為,夜郎國的中心區域在貴州是有書證和物證的。他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印度的梵文典籍中也有關於夜郎國的記載,這說明夜郎國的影響遠播東南亞。
爭當“夜郎”又一次觀念警醒
黔湘兩省“夜郎”之爭由來已久,湖南新晃再次發力爭當“夜郎”,猶如一塊石頭擊起輿論浪花。
王鴻儒認為,文化旅遊開發與學術研究有區別也有聯繫。前者的前提是宣傳和炒作,但開發的依據和核心是研究,如果是歷史文化沒有依據就是偽歷史,經不起推敲,沒有可持續性。新晃爭當“夜郎”,如果能刺激我省各個層面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加大研究力度,推動我省夜郎文化資源的整合開發,研究、宣傳和開發齊頭並進,學界、民間和官方共同關注,不僅能弘揚夜郎文化,也能將我省的文化資源變成真金白銀。
“夜郎留下來的東西確實是太少了,要搞文化旅遊開發,沒有可視、可感的具象物件是吸引不了人的。這也提醒了貴州,我們的文化資源不開發利用,不被足夠的重視,受利益驅動和市場配置,文化資源就會流失,一旦流失再想補救就會事倍功半。”史繼忠對此憂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