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0日電/《北京日報》報道,陳凱歌導演的新作《趙氏孤兒》正在熱映,也引起改編經典名著的爭議。《趙氏孤兒》有許多版本,也一直被看作堪比《哈姆雷特》的東方悲劇。“趙氏孤兒”的故事,體現的是中國人殺身成仁的道德境界。但歷史上的“趙氏孤兒”與後來的藝術形象完全不同。千百年來的不同版本,也反映了人們不同時期的思想變遷。
《史記》版采自民間故事
“趙氏孤兒”的故事,主要來源於司馬遷的《史記.趙世家》。但司馬遷寫這個故事時,帶有強烈的小說色彩。歷代早有史學家認為,《史記》中記載的,趙氏被滅族與趙武復仇的故事,全采自民間傳說,不能稱為信史。
在司馬遷的記載中,晉國奸臣屠岸賈誣陷名門忠烈趙盾、趙朔父子並將其滿門抄斬,而趙朔之子趙武卻因故脫逃。為趕盡殺絕,屠岸賈下令將全城嬰兒殺光。趙家家臣公孫杵臼和程嬰上演掉包計和苦肉計,由公孫杵臼假裝帶著嬰兒逃跑,再由程嬰向屠岸賈告發。背負“出賣朋友,陷害忠良之後”的罵名,程嬰帶著趙武躲進深山15年,將其養大成人,最終報滅門深仇。其實這是司馬遷搜集整理的先秦民間故事改編而成。
那麼,趙氏滅族、趙武復仇到底是怎麼回事?據《左傳》、《國語》記載,趙盾為晉國相國,趙盾的兒子趙朔娶了晉公之女莊姬,生下兒子趙武。趙朔死後莊姬和堂叔趙嬰齊通奸,同族趙同、趙括得知後放逐並殺死了嬰齊。莊姬為了復仇誣告趙同、趙括謀反。適時晉景公正準備清算趙盾時代殺害晉靈公的事件,於是攻殺了趙同、趙括家族。但趙武跟隨莊姬住在宮中毫發無傷。約兩年後,趙武繼承了趙氏在三軍六卿中的位置。
所謂屠岸賈、程嬰、公孫杵臼,壓根兒就沒有這些人,也不存在趙武復仇的故事。然而,影響後世的不是信史,而是充滿道德情感寄托的《趙氏孤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