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地方太少了嗎?
退一步說,即便影院真的多到了遍地開花的程度,也不一定會帶來電影的百花齊放,因為決定片源的不是影院,而是影院所屬的院線。有業內人士這樣向記者分析:當片商把影片交給發行公司時,都會對票房有保底要求。所以儘管從理論上說影院可以直接向發行方購片,但幾乎所有發行公司都會選擇把影片賣給院線,而不是單個的影院——二者間的區別就像批發和零售一樣明顯。由此造成的現實就是:對影院來說,只有加盟了院線才會有片源;而對於院線來說,既然有些電影注定是老少通吃的票房靈藥,為什麼還要去研究觀眾的不同口味,為不同地區的影院配置不同的影片呢?
西餐,也許可以成為觀眾的另一種選擇。根據我國與世貿組織的協定,從今年3月19日開始,外國電影將可以直接進入中國市場。電影市場的開放讓人產生無窮遐想:也許會催生一批分眾化的發行公司,也許會出現幾個不同口味的觀影場所,也許會給不同類型的電影以更具公平性的競爭環境……只是已經在大片壓力下沉默多年的大多數國產電影,又有幾個能在商業頭腦上鬥得過外來的和尚?
香港導演在“北上”多年後感慨已經見不到幾個活躍的內地導演了;要是“八國聯軍”一來,就怕來年的年夜飯就又少了幾十個半生不熟的中國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