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舒乙:能生活在老舍身旁很幸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0 09:04:35  


 
  老舍作品:立體豐滿 浸透“京味”

  回國後,老舍被聘為齊魯大學教授,直至1937年抗戰爆發離開濟南。舒乙把這段時期稱作是老舍創作的黃金時期,每年暑假老舍都要寫一部長篇小說,《駱駝祥子》、《離婚》等佳作便產自此時。抗戰後,老舍來到重慶,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負責人,團結左、中、右三派文人,一致對外。他主張文藝要貼近生活,將文藝由象牙塔推向大眾。1946年老舍開始周游世界,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回到祖國。1951年,老舍創作了歌頌人民政府為普通市民辦實事的話劇《龍須溝》。當年《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向《龍須溝》學習什麼”的文章,號召全國作家向老舍學習。北京市政府的“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隨後授予老舍。

  舒乙認為,老舍先生的作品有三大特點:首先是語言,老舍是北京人,他是最早一批寫作白話小說的實踐者,善於從群眾的口頭語言中汲取和提煉文學語言,從現代口語中創造反映現代生活、表達現代人心理活動的現代白話。他的小說和散文,都琅琅上口,話劇的對白,更是傳神到位;作品中許多人物的語言,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早在1930年代,就有人主張以他的作品作為“宣傳純正國語的教本”,他的文字一直是現代漢語教科書中經常引用的範例。

  其次,老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風。幽默、詼諧,在嬉笑怒罵中見到公平和正義。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中下層市民,能將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微妙心態寫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從他的作品里能看到一個立體豐滿、浸透“京味”的世界來。再就是老舍的愛國救民、奮發圖強的思想。他在外留學工作多年,親眼所見西方列強,瞧不起當時的中國的嘴臉,作品里掩飾不住強烈的愛國思想。老舍跟舒乙說過:“我的作品里一句好話都沒說過西方列強。”

  “老舍是個真正的文藝家,不會把作品的主題直截了當告訴你。他可以用故事和人物來感動你,讓你自己去思考主題是什麼。”舒乙先生說,字面都很好懂,但耐人尋味,你可能有很多種理解,這才是高級的藝術形式。日本一位著名的老舍研究者,研究老舍的短篇小說《微神》長達40年,“他有一次很自豪地說,這篇小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能作出科學的解釋。”舒乙認為,當然每個人的解釋可能不太一樣,但耐人尋味是文學的真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