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情結”不如真才實學
什麼是好大學?什麼是一流大學?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
對此,秋風表示,不一定要有統一的標準,用最樸素的方式去想象,所謂一流大學,它應該是一個好大學,或者說是一個美好的大學,學生和老師的精神都可以得到自由的揮發,教師可以自由地去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對社會、對公共事務的思考。學生則可以在學校裡學到自己想學的知識,學到做人的品德。“倘若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它會在乎排名多少嗎?排名第十和排名第九十九,對它有什麼區別呢?”
然而目前的現狀是,多數中國家長仍然抱著“排名至上”的擇校標準,一味地緊盯著前10、前50的大學,有的時候學校排名只差兩名卻無比計較。
有學者指出,對於現在的“90後”和未來的“00後”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舒適感和自信感。在選擇大學時更應該考慮的是,是否可以為孩子選擇到一個可以讓他找到自信的舞台,一個可以展現自我的平台;是否可以讓孩子有發揮的空間,並且可以讓其有一定的動力通過努力成為這個群體當中最優秀的人。
對於很多家長及學生關心的名校畢業是否利於就業的問題,在高校任教近十年的劉老師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他認為:“名校生在就業方面確實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現在的企業越來越看重員工的個人能力,在招聘面試時也會對員工自身進行一系列考察。所以,如若學生在大學裡並沒有做到自我培養和鍛煉,那麼僅僅一張名校文憑並不能為學生的就業帶來實質性幫助。”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高的未必是最好。有走進名校的夢想沒有錯,但是夢想成真是靠理性的抉擇,靠華而不實的文書跌跌撞撞走進名校未必就能實現自我。大學在世界文化多樣性上應該擔負起責任,“泡沫化”的數字不應成為大學爭相追逐的目標,當中國的大學被這些泛濫的排行榜所綁架,中國大學何時才能成為世界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