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拍品保真
“不是所有拍賣都適合搭乘網絡快車,比如藝術品拍賣。”藝術品市場研究專家、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胡志祥指出。他解釋道,藝術品並非均質化商品,不像某款化妝品或某款手機的規格和品質是固定的,可以同時在多家商鋪比較價格,在這家買不到,去別家也能買到。藝術品獨一無二的特性使得人們在購買時面臨的問題太多。“首先是真偽問題,藝術品鑒定向來困難重重,市面上的鑒定證書尚且不足為信,又憑什麼相信虛擬世界的承諾。其次是質地問題,網絡上貼出的照片因光線、角度、後期處理技術等,多少與實物存在差距。此外,瑕疵問題也難免,比如花瓶底部有裂紋或是修補痕跡該怎麼辦?市場的誠信度本來就不夠高,更何況做假重災區的藝術品市場呢。”
在胡志祥看來,嘉德在線2000年網絡拍賣徐悲鴻油畫《愚公移山》時的做法就值得借鑒。“網絡拍賣之前,嘉德在線帶著這幅畫到當年的上海藝博會上預展。最終這幅畫拍出200多萬元,打破網絡不能成交高價藝術品的神話。對於不少老牌藏家而言,在購買藝術品之前非得親眼一見,甚至講究‘上手’把玩一番。就算藏家再有錢,也不願買到贋品,不願做‘冤大頭’,除非純屬抱著買件裝飾品的心態,前提還得是這件藝術品的標的較低,只有幾千、幾百元。”
據記者了解,目前藝術品網絡拍賣基本上靠網站的信譽作為保證。至於監管,國內至今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對網絡拍賣做出約束。儘管中拍協公布《網絡拍賣規則(試用版)》在促進網絡拍賣的發展上邁出了重要的步子,但記者還是在《規則》中留意到這樣一句說明:“作為中立的平台提供方,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不是拍賣參加人,不以任何方式介入任何拍賣合同糾紛或者侵權糾紛。任何用戶必須豁免本平台運營方的訴訟責任和義務方可使用本平台。”這意味著對於交易所涉及物品的質量、安全或合法性以及拍賣信息的真實性或準確性,還是沒有一個機構有足夠的能力作出擔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