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茶馬古道,還能體驗到多民族的融合與和諧,它見證著中國乃至亞洲各民族間千百年來因茶而締結的血肉情感。文成公主進藏帶動藏區廣泛飲茶,宋代在西北大興茶馬互市,明清兩代以茶治番,從任何一個節點都可以找到茶葉於民族、經濟、政治、民生的偉大價值。藏族民眾說“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藏族史詩《格薩爾》說“漢地的貨物運到藏區,是我們這裡不產這些東西嗎?不是的,不過是要把藏漢兩地人民的心連在一起罷了”。這是藏族人民對茶以及茶馬古道最深刻的理解。
茶馬古道是民族遷徙的走廊,它為人類尋找永恒的家園提供了許多實證。拿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小中甸村來說,村民平常都恪守藏族習俗,通用藏語交際,但現今老一輩的人還能說納西語,而中甸縣、德欽縣等地的許多藏語詞匯就來自西南官話。在某種層面上,正是茶馬古道的開拓性,才使得那些世居在被高山大川所阻隔的區域的民族有了對外交流的機會。始於南詔國時期的罐罐茶,現在不僅流行於雲南廣大區域,還在四川、甘肅、湖南、陝西等大部分地區通行著,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令人稱奇的事情。
當下,由於茶馬古道區域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極為脆弱,加之西部地區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各類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與開發問題。好在國家層面上在2010年6月啟動了茶馬古道的保護計劃,2011年3月茶馬古道順利通過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評審工作,包括易武古茶園、魯史古鎮在內的200多個地方都整體納入茶馬古道保護計劃,這將是中國西部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產,無疑為下一步茶馬古道申請世界遺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