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誰讓“五道杠孩子”官模官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09 11:15:46  


  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新京報》報道,黃藝博,這個13歲男孩這幾天成為備受爭議的新聞主角。13歲的爭議人物應該受到保護,包括他的形象,他的姓名,他的準確信息。然而這一點已經無法做到。他的全部信息已經公之於眾,名字、照片、家庭、學校、各種榮譽、成長經歷,一索即得。自述、採訪、報道比比皆是,這個早已成為新聞人物的孩子,在進入爭議情境時無以隱身。

  網絡時代,每個人都是潛在的透明人,包括孩子。無論有意或無意的信息活動,都在構造著一個人的“信息存在”,並且公之於眾。大量的信息在沉睡,可一旦被關注,有關某人的所有信息立即被激活,已經存在的信息將被解讀,構造一個人“電子人格”的那些信息,將被重新打量。

  黃藝博,這個孩子的相關信息,就是這樣被連綴起來。此前有關他的所有信息,其實不是為著引起爭議而被構造,而是為著傳達一個優秀孩子的概念。引起爭議的那些信息,無論“五道杠”閱讀文件的照片,兩三歲看新聞聯播,7歲讀《人民日報》,還是表達“吞吐宇宙的浩然大氣”,“中華民族之復興,續寫漢唐之盛世”的志向,“堅信中國雄踞東方,稱霸世界,必將在我們這代實現”,都是在完成這樣的形象傳達。

  然而,解讀出現了意外。在解讀過程中,這些建構“優秀孩子”形象的信息,未能實現初衷。而正因為這是一個孩子,爭議並未走向網絡反應中常見的亂棍齊發狀態。客觀來說,成為爭議的主角,孩子難免產生困擾和挫折感。但,人們在爭議中也沒指責孩子,而是在討論這個社會應給孩子怎樣的空間。爭議的主角,與其說是這個孩子,不如說是孩子後面的規訓之手。無論爭議如何激烈,人們無法反感一個孩子,而只是一種心疼。

  說心疼,誰能比父母更加心疼自己的孩子呢?一個孩子的養成,正是父母定向努力的結果。而且,誰能說在法律和道德範圍之內養育孩子,不是父母的權利?從家庭來說,每個人固然可以對他人養育孩子的做法給予評點、提醒甚至不以為然,但應當承認那是別人的合法權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