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內藝術品保險成“雞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7 08:57:19  


 
  最後,此次展覽由人保牽頭的多家保險公司組成共保體承保。作為首席承保人,人保承擔的保險比例只達到兩三成。對此,人保相關人士介紹道,目前對藝術品,他們是按現有的財產險進行處理的。即使文物一般部分受損定損,也須經過投保人和保險公司雙方認可的專家團隊鑒定後賠付,而全損險他們也有,審核也很嚴格。“我們公司有規定,一定要找到再保險公司,不然不允許進行這麼大規模的藝術品保險。”

  為了保證展覽的安全舉行,主辦方還是選擇給極珍貴的文物上了全額保險,但也是按財產保險的操作辦法,過程十分糾結。“我們也曾接觸過國際上的保險公司,試圖上專業的藝術品險,但綜合考量下來,其費用要比國內的財產保險貴上6-8倍。”該負責人說,希望國內即將出台的“藝術品綜合保險”的費用能適應國情。“從這次經歷可以看出,國內的收藏市場也許規模和市場總量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整個行業的操作規範和配套性措施尚有一定差距。”該負責人介紹說,拍賣公司由於經常舉辦展覽,會與保險公司進行全年打包保險,藏家拍品有時會自己上保險,但是類似這麼大規模和額度的保險十分少見。

  保費驚人

  主辦方投保“沒能力”

  我國大部分文物展均由國有博物館舉辦,如發生意外通常由國家承擔,因此展覽主辦方往往風險意識欠缺。即使是拍賣公司舉辦的拍賣預展,也幾乎沒有給展品上全險的慣例。所謂“釘對釘”的全程運輸險並不多見。“大家都認為意外落不到自己頭上,這幾乎成了業內潛規則。”有知情者如是說。

  “國內的文物展覽大部分是象徵性地上保險。假如按照文物總價值實際金額參保,如某些精品展總價幾十億元,保費十分驚人。”文化部藝術品市場中心評估委員會委員、原首都博物館副館長鄧丁三表示,文博單位預算中所列的保險費用有限,很多博物館無力承擔高昂的保費,有限的經費只能勉強應對展覽的籌備、設計、製作,根本不可能為文物展品支付高額的保費。而且博物館的資金來源是財政撥款,用於保費的專項資金評審過程非常漫長,但保費是要隨市場變化的,有可能評審是前年通過的,但今年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目前國家文物管理部門缺乏對於保險安排的相關規定,多數展覽主辦方的預算中並未列出保險支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