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揚子晚報》報道,這兩天微博上最熱門的就是“二王私奔”。對於這個略帶神秘色彩的詞語和事件,不少人有個疑問,“從古至今私奔的故事很多,那些私奔的男女私奔後結果怎麼樣了?究竟過得好不好呢?”記者為此採訪了南京民俗專家扎西劉。
他介紹說,在古代,私奔主要是指男女雙方情愛達到一定的程度,但得不到家庭的認可和統一,只好私下裡悄悄一起離家出走,其中以女子跟隨男子為主。
“事實上,‘私奔’這種情況在普通老百姓家裡發生得很少,在富貴人家和官宦家庭,由於受教育較高,青年男女遵循自身意願而違背父母之命的是有,不過由於這一行為不符合封建社會所宣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價值觀,所以流傳下來的并不多。”
“最有名的就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也是為數極少的成功案例。司馬相如這個窮小子,用現在的話‘沒房沒車沒錢沒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卻以一首琴歌《鳳求凰》打動了千金小姐卓文君。但兩人‘私奔’後,司馬相如依然是空有才藝卻無錢財,卓文君便放下了千金小姐的架子,當壚賣起酒來,成了現在人所謂的‘小攤小販’,好在由於這份感情得之不易,雙方比較珍惜,最終結局還是美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