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還能聽到大陸各地方言的地方,恐怕只有眷村了。當年隨蔣介石到台灣的軍隊中,有大陸各個省份的軍人,因此,各地人文薈萃,是眷村另一特色。
台灣美食聞名於世,眷村有莫大的功勞。麻辣够味的辣子雞丁、外酥內脆的燒餅油條、扎實帶勁的山東饅頭、酸勁十足的東北酸菜白肉火鍋、肥而不膩的東坡肉,當然還有紅燒、清燉兩相宜的牛肉面,餃子,多源自大陸移民。
以隸屬空軍的三重市三重一村、台中清水信義新村和銀聯二村為例,部隊遷移到台灣之前,曾長期駐扎四川、貴州一帶,來到台灣之後,他們還是吃著麻辣的四川菜,將口音與川菜都移植了過來。而居民以雲南人為主,米幹、米綫是他們的主食,其飲食特色影響了附近平鎮、中壢地區,形成了雲南美食的大本營。大薄片、豌豆粉、椒麻雞等正宗雲貴小吃,這里全部都可以吃到。
王偉忠的書中記道:“眷村媽媽會做各種食品,饅頭面條、臘肉香腸、各省醬菜,全都自家厨房生產。”在經濟條件不佳、物資匱乏的年代,克難的精神也反映在美食上,家家戶戶的媽媽們,都練就了就地取材、隨機應變的好功夫,各種“改良”美食應運而生。
農歷過年該是眷村最精彩的飲食舞台,過年前各家院子開始吊掛廣東香腸、湖南臘肉、南京板鴨、金華火腿、豬肝、豬頭肉等,種類繁多,各有風味。偶爾出現的冬天陽光,蒸曬出肉品的油脂滴地,臘味隨風四溢,年味濃得化不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