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私奔體”緣何爆紅於網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7 09:04:27  


 
  於是,許多人一面用“梨花體”、“羊羔體”來詛咒“口水詩”對詩的褻瀆,一面樂此不疲地戲仿、惡搞“見與不見體”、“五四體”來疏洩內心躁動。習慣了現代快餐文化消費方式的大多數人顯然無暇在佶屈聱牙、淵雅深雋的古詩詞中倘佯繾綣,而只能臣服於輕鬆的節律、簡單的句式、直白的語言,用低門檻的“詩”的模式,安慰內心壓抑的詩意衝動,守護心靈尚存的羸弱的詩性追求而不致於幹渴而死。即便這種模式與真正的詩相去甚遠,即便有時僅僅是靠頻頻地敲擊回車鍵來實現。眾多“體”的出現與熱捧,都一定意義上完成了一種詩性的慰藉與祭奠。

  也許這次“私奔體”的語式並非十分符合“詩”的追求,但除了名人效應讓道德倫理質疑、商業炒作猜測迅速聚焦外,金融業巨頭與財經界翹楚共絕紅塵、拂袖而去,這一事件本身就多了一種詩性隱喻。最“物質”的人做了最“詩意”的事,這種強烈反差形成的巨大張力給這個失性於俗的物化時代的人們不小的衝擊。“私奔”暗合了人類情感這一永恒的浪漫主題,更哪堪主角那不無風雅的《私奔之歌》的預熱,以及溫婉的別辭宣言。這一切足以滿足網友又一次假以“詩意”的祭奠與狂歡……

  當下時代,詩意的沒落要以一次次對“體”的追尋的方式自我慰藉,不能不說是殘酷的。但是,也許我們還應該有一絲慶幸,因為即便專家悲呼“微博時代,文學已死”,我們或許可以在眾“體”流行的狡黠中看到,在物質的囹圄中,詩性尚未沉淪,至少心為物役的人們還能夠自覺地去渴念、去祭奠那遠去的詩意,無論他們採用的是怎樣的方式,無論這些方式本質上如何悖離真正的詩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