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杜甫沒你想象的那麼窮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06 09:55:20  


  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中國網文化中國報道,唐宋以來,很多人都把杜甫當作受苦受難的典型,以為他大半生都處於饑寒交迫狀態。刻畫在人們腦海中的杜甫,無不是一個苦大仇深、窮愁潦倒的清臒老人的形象。這種認識和形象,跟實際情況大相徑庭。歷史上的杜甫,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窮苦。

  杜甫的後半生,跟妻子兒女分居兩地、一家人為逃難翻山越嶺的苦頭是吃了不少,但真正瀕臨絕境,說得上饑寒交迫的,其實只有同穀時期。華州棄官之後,杜甫舉家遷往秦州。初到秦州,杜甫一家居住在東柯穀。不久,因為僧人贊上人的推薦、慫恿,曾到西枝村覓址,準備在那裡修築草堂,作定居打算。杜甫此時心情,類似陶淵明的歸去來兮時分,有擺去拘束、得到自由的喜悅。大概由於原先承諾能給予幫助的侄子杜佐,不能踐諾,杜甫的西枝村草堂未能建成。不久,恰好有在同穀縣為官的親友來信相邀。於是,翻山越嶺,又舉家遷往同穀。不料,同穀的情況比秦州要糟糕得多。杜甫竟然落到須於寒冷的深秋親自跑到山上撿拾橡果、栗子,穿著單薄的衣衫,扛著鋤頭在雪地里尋找黃獨(山芋之類),以療家人饑腸的地步。挖不到黃獨,全家都要挨餓,“男呻女吟四壁靜”(《同穀七歌》第二章)。

  不過,同穀的悲慘生活並未持續很久。沒滿一個月,杜甫一家就踏上了前往成都的道路。

  杜甫一生其他時間的生活,雖然詩文中屢見訴苦哭窮的語句和片段。但實際上,都還是過得去的。訴苦哭窮,不排除杜甫出於謀求仕進需要的誇張成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表現形式之一。換言之,這種窮苦,基本上是仕途坎坷、人生理想難以實現的困厄、苦惱,而不是物質生活的貧窮、凄苦。當然,不能否認,一時間接濟不上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也是有過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