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出外務工的流動生活,已經成為億萬青年農民的生活旋律,很多農村地區的“空殼化”現象已成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問題是,中國太大,北京的郊區,甚至沈陽、鐵嶺、開原等城市附近的村莊,也到處都是農民,但他們沒有出外打工,在家門口開個豆腐廠、超市,辦個山莊、養殖場,承包幾畝果園、花圃,都能實現致富夢想,就像《鄉村愛情》里的王小蒙、謝永強、劉一水、謝大腳、王大拿等人物一樣,他們是農民,而且是充滿致富渴望和人生夢想的農民。
劉能、謝廣坤、趙四等小人物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恰恰與真實的生活體驗密不可分。他們性格上的弱點和質樸本色,給人印象深刻。角色可以虛構,情感相對真實,《鄉村愛情》的高收視率就是這種藝術態度的豐厚回報。比起那些火爆屏幕的相親節目所宣揚的“寧願在寶馬車里哭泣,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座上笑”的扭曲價值觀,《鄉村愛情》的感情故事更像是一條靜靜的溪流,讓人感受到久違的信任和純真。
當然,《鄉村愛情》連續四部劇下來,也有創作和故事叙述上的缺陷。比如,質量不一,情節拖沓,尤其是《鄉村愛情》第三部《鄉村愛情故事》,由於個別情節刻意追求戲劇衝突,反而有脫離現實的粗糙感和情感隔閡。相比較而言,《鄉村愛情交響曲》更像是一部找回初衷和農民情感的回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