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委副秘書長、西湖申遺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水法說,西湖申遺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是國際社會對西湖文化形態價值的認同,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審美實體及其保護管理的認同與肯定。
但是,要把國人的這種意念、感覺,東方審美情趣中的“詩情畫意”、“天然圖畫”,以及人與自然“情景交融”的那種互動意境,傳遞給處於不同語言、文化體系中的外國人,讓他們讀懂西湖並不容易。初到西湖,前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協調員尤嘎.尤基萊特先生就直言不諱:“像西湖這樣風景優美的湖泊,在我的祖國芬蘭,就有上千個。”
有一次,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陳同濱帶著一個比利時的遺產專家考察西湖,當他們走到蘇堤中段時,陳同濱向這位比利時的遺產專家解釋眼前這湖光瀲灩、山巒叠嶂的西湖,“‘無聲詩、有聲畫’,是中國山水美學的審美特色。”但專家聽了直搖頭:“啊!你們是這麼看的,我可什麼都沒感覺到。”據了解,杭州從1999年正式提出申遺申請,至今經歷了漫長的12載。
“西湖申遺,最難的是讓外國人讀懂西湖。” 王水法說,西湖申遺的過程,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向世界“詮釋”中國山水美學、東方傳統文化理念的過程,“你說‘天人合一’,得讓他們明白是怎麼回事啊!”陳同濱說,要讓西方人理解、認同這種浸入東方人骨髓的文化、價值,需要作跨文化闡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