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在北京西部門頭溝區的一座小山上,有一段在岩石上開鑿出來的山路,路上密密麻麻地散布著100多個深深的蹄窩。這不是一條普通的道路,它綿延穿越於北京西山和永定河峽穀之間,歷經千年風雨,被當地人親切稱為西山大路,深邃的蹄窩承載著歷史的足跡,見證著古道的喧囂與沒落。
道路按其功用大致可分為幾種:商旅通行道路,即以經濟交通運輸和人們出行為主要用途;軍用道,即歷史上曾以軍事用途為主的道路;進香道,即以求神拜佛的信徒們奔向寺廟的進香活動為主的通行道路。
西山大路,自古以來就是京西山區通往京師的重要交通幹線,歷經金、元、明、清、民國,跨越800多年。特別是明代以來這條古道屢經修建,成為聯繫山西、內蒙古草原的主要道路。同時,由於商貿、宗教、軍事等各方面的需要,門頭溝地區逐漸形成若干條交通幹線。門頭溝山區蘊藏著優質煤炭,遼代以後一直是北京城的煤炭供應基地,早期以驢、騾等牲畜運輸為主,晝夜不斷,逐漸形成商道;山里的幹鮮果品、土特產品也通過商道外運,城里的食鹽、布匹以及各種日用品則通過商道運進。其次,門頭溝地區的寺廟眾多,尤以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娘娘廟等最為著名,到寺廟進香的民眾長年不斷,廟會期間香客更是數以萬計,從而形成以寺廟為中心的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