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地鐵頻現怪異旅客 藝術還是營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9 10:49:12  


 
  不少行為藝術還會邀請普通觀眾參加,增加觀者對藝術創造行為的認同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徐康老師也持有類似觀點:“相對封閉的地鐵空間是一個強制接受的客觀環境,觀者通常是往來的乘客,他們本身對周圍的信息較為關注,因此在地鐵中進行‘活廣告’的推銷更能鎖定目標消費人群。”他認為地鐵怪客上演的行為藝術對青少年有相當大的誘惑力。究其內容,此類行為與近年來日本動漫的cosplay(英文Costume Play的縮寫,指利用服裝、飾品、道具以及化妝來扮演動漫作品、遊戲中的角色)風氣盛行及穿越類型的網絡小說、網絡遊戲、電視電影的追捧有很大關係,“青少年的消費心理一般具有追求時尚新穎、表現自我、體現個性、容易衝動等特點,故而無論行為藝術的‘活廣告’在青少年中得到的評價是彈是贊,總能輕而易舉地虜獲他們的關注,而這一群人往往正是網游、動漫等領域強有力的消費者。”

  地鐵里頻現這類怪異的“行為藝術”,讓一些社會學家為公共場所的安全擔心。同濟大學的一位副教授對記者說:“上海地鐵日均客流量在500萬人次以上,相當於這個城市四分之一的人口都要在地下流動一圈,極端日這個數字更是逼近700萬人次。地鐵已經沒有空間變身秀場了,任何程度的圍觀,都會成為安全隱患。”那些“行為藝術家們”為招徠關注,時常還聚集在地鐵出口,這樣更不利於客流疏散。他直言:怪異行為引起的‘轟動效應’背後,需要考慮到地鐵作為人流密集的公共交通設施,是否可以來為這些我行我素的“行為藝術”買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