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中國社會科學報》報道,尼日利亞電影業被稱為諾萊塢,繼美國好萊塢和印度寶萊塢之後,以世界第三大電影業而著名。諾萊塢每年平均製作約1000部以上的家庭電影錄像,1997—2005年間共製作了6221部,其中約50%通過非正規渠道出口。全國各地有50多萬個俱樂部從事家庭電影錄像帶的發行和租賃,創造了成千上萬的就業崗位,帶來了產業的整體繁榮。而且,尼日利亞電影業的潛力巨大,預計規模將超過5220億尼日利亞幣(約合27.5億美元)。電影業繳納的營業稅和所得稅為政府增加了收入,估計可為GDP貢獻860億尼日利亞幣。
雖然電影早在1903年就被引入尼日利亞,但電影製作實際上始於1948年,且僅限於紀錄片和新聞影片。直到1972年,尼日利亞才有了第一部商業影片。諾萊塢膠片電影在20世紀70年代經歷了一個繁榮時期,80年代引進“結構調整計劃” (SAP),影響了製作成本而開始下滑。為了促進行業發展,政府於1979年成立了尼日利亞電影公司。通過該公司以及其他相關機構的努力,尼日利亞的電影業成為對本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具有顯著影響的行業。
電影產業對國家社會文化的影響和帶來的效益是十分巨大的,因為電影是一個有效的交流(教育、娛樂和動員)工具,它能向外界展示和提升國家形象,例如價值觀、藝術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它被用作推動非洲腹地(Heart of Africa)項目的媒介,該項目是尼日利亞形象管理和經濟轉型的核心信息方案。
電影產業還能促進民族團結和提升不同文化人們之間的凝聚力,尼日利亞的家庭電影錄像產業大都展現了尼日利亞在國內外的一種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