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緙絲 尋找一段走失的民族精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2 10:59:57  


 
  中國人獨有的合花線

  在緙絲中,“合花線”技術是中國獨有的,什麼是合花線?比如織一朵牡丹花瓣,從大紅到白之間,要逐步過渡,一般紡織是用過渡色塊來逐級褪暈,而合花線技術可以做成漸變。它用不同顔色的絲線絞拈在一起,仿佛繪畫中調色,所以明代畫家董其昌稱緙絲為“以梭代筆”。

  為什麼只有緙絲才有這種技術?因為古代西方紡織用羊毛,印度用棉花,它們都沒蠶絲纖維長,一根絲線是由數毛蠶絲絞拈成的,用合花線技術可以配出各種顔色來。

  緙絲在唐代還沒有合花線技術,只能織幾何圖案,多用來做腰帶。到北宋,隨著院體畫派的發展,緙絲開始採用國畫來做底稿,合花線技術能逼真地表現出筆意的濃淡,一下從紋樣製作躍升為藝術欣賞品。故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將緙絲與刺綉歸入書畫類,不再當成紡織品。

  清晚期宮廷藏品非常差

  但到了明清,合花線技術卻很少被使用,因皇家對緙絲需求加大,而傳統緙絲工藝成本太高,一幅製作認真的30×30厘米幅面的作品,熟練工人要忙一個月,故供不應求,當時許多緙絲作品是用筆墨直接畫在織品上,只有特別正式的場合才使用真正的緙絲,比如養心殿、中和殿的殿銘,都用緙絲。

  緙絲是藝術品,前人對此頗有共識,比如張大千、於非闇、陳之佛等近代知名畫家,他們在臨摹古人畫作之外,也都曾臨摹過緙絲作品。清末緙絲技術已有滑坡,到民國時則迅速衰落。一是西方時尚文化衝擊下,江南富有家庭對緙絲的認可度下降,二是藝人生活艱難,為了糊口,便粗制濫造,清晚期皇宮中收藏的緙絲就很差了,民國時緙絲作品質量更差,經常是一個月的活,一星期不到就幹完了。

  任何工藝的發展,一定要在社會的繁榮期,藝人無憂無慮,好東西能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樣才能進入良性循環,否則就成了惡性循環,越做越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