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左往右依次為:皮揣子貓、炮炮兵、兔斯基、悠嘻猴、Hello菜菜、阿狸、洋葱頭、綠豆蛙。 |
中評社香港9月5日電/《人民日報》報道,鼠標輕點,一張張網絡表情圖片蹦出來,或賣萌、或耍酷、或惡搞,問候、祝福、情緒,就這樣直觀地被傳遞到了互聯網的另一端。網絡表情創作者,讓你和我在虛擬世界里的對話,更加真實,更有溫度。本期“陌生人”,走近隱身在網絡表情背後的創作者。
在微博上發布信息,沒有溫度的文字實在不給力,好在有表情:狂笑的阿狸、緊張的張小盒、淚奔的悠嘻猴、眨眼的蘑菇點點……在QQ上和朋友閑聊,懶得打字,好在有表情:耍著細手臂的兔斯基,搞笑地做廣播操;留蘑菇頭、架黑框眼鏡的Hello菜菜可愛地打招呼; 帶綠鋼盔、大大腦袋、肉嘟嘟的炮炮兵在互掐……在網絡天地中,隱藏在屏幕後面的喜怒哀樂,被一張張表情圖片所洩露。這些或賣萌、或耍酷、或惡搞的表情形象背後,站著怎樣一群“父母”?
傳播力強大,門檻很低,從業者以“80後”兼職為主
尋找這群“父母”很容易。虛擬網絡是他們真實的生存空間,在微博、QQ、MSN等平台上,他們不是“僵屍”用戶,發條私信、留個言,很快能收到回應。統計這群“父母”卻很難。在無門檻的網絡世界里,出現過多少表情形象,有多少人在創作,至今沒有具體數據。
網絡表情創作者分三類:個人、工作室和公司。他們大多是“80後”,以兼職為主。在炮炮兵的“東家”江蘇常州卡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戈景瑞看來,該領域進入門檻很低,只要有美術基礎,會FLASH動畫,“誰都能製作出屬於自己的表情。”
大眼鼓的創作者鄒健介紹說,網絡表情不下千種,但專門從事表情創作的人很少,“不能單獨算一個行業。大多數創作者都是從興趣愛好開始,很多形象都能看到作者本身的影子。”的確,不少表情形象都是被創作者“玩”出來的。兔斯基只是“80後”女生王卯卯貼在博客上的“信手之作”;“後來者”鄒健,在校讀書時喜歡兔斯基,有一天突發奇想,“要是我能發自己製作的表情就好了”,於是自學表情製作教程。現在,他的大眼鼓也聚集了一定人氣。
“Hello菜菜”像足了創作者蔡華華:自己不是尖臉,“就做了圓臉菜菜”;跟自己學畫的小朋友剪著蘑菇頭,“幫菜菜‘蓋’一個”;自己帶黑框眼鏡,“像大熊貓一樣,幫菜菜也戴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