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新京報》報道,近日,網上一組照片受到網友的關注和熱議:在人來人往的洛陽街頭,一名老年乞丐正在教身邊的小乞丐讀書,讀的是初中語文課本。天氣較冷,老人穿著破舊的棉衣,小孩緊靠在老人旁邊。從畫面看,小孩雙手似乎有殘疾,但是兩人的表情很認真。
這是一幅溫馨而殘酷的景象。溫馨,是一老一少兩位乞丐陶醉在書裡,因知識帶來的點點溫情;而殘酷,卻是他們所處的環境,以及與這溫馨景象形成強烈反差的現實生存狀況。讓人不寒而栗的是由這番情景激發的想象——這與賣火柴的小女孩何其相似?在浩大而慘烈的絕望中,那本翻得破舊的書,如隆冬裡的一枝小火柴點起的火光那樣,既溫暖耀眼,又弱不禁風。讓人在片刻的溫情之後,產生難以抑制的悲傷——這點小小的希望,能讓他們走出困境嗎?他們腳下的路,究竟還能走多遠?
寫下這段話時,我耳邊響起的是中州大地上凄厲的寒風呼嘯聲音。這對父子,集中了弱勢群體中的“老弱病殘”所有困苦特征。但他們在絕境中讀書的小小場景,詮釋了“只要心中不丟失希望,人就不會陷入絕境”的道理。但是,這句話,說著容易,實現起來,卻很有距離——雖然,在媒體和熱心網友的關注下,“讀書乞丐”父子已被救助站收容,但是,擺在這對相差57歲的父子面前的難題,還遠遠沒有解決,光是一個戶口所在地的確認,就有巨大的難度。孩子的身份確認,辦理相關的收養手續,以及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籍和生活問題,更是需要花大力氣去整理的一團亂麻,這些問題,顯然是這對連生計都還沒法解決的乞丐父子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
因此,在感動之餘,請為這對父子做點具體的事情,讓他們面臨的種種困難消失。溫暖小家裡的讀書父子,雖然比街邊“讀書乞丐”父子顯得平淡,卻讓人心裡,充滿更多的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