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是藝術還是抽風?行為服務公益難逃爭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0 09:28:48  


 
  即使不與裸體掛鈎的公共行為藝術也不易得到人們的善解,2009年風靡的“小金人”在網絡上也引起了大範圍的討論,網友大多在“藝術”與“抽風”之間辯論著、助推著。從事藝術工作的李艾在接受媒體對此事的採訪時表示:“不是什麼都叫藝術,行為藝術是對生活的深刻提煉,不僅有思想提煉,還要做大量的、深入到每個細節的案頭工作。”

  長江大學藝術學院大三學生李莉雅則有不同聲音。她認為,自上世紀90年代以後,無論是社會寬容度還是藝術的表現形式,都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現在的行為藝術五花八門,這種具有公益色彩的行為藝術,儘管有的因超出社會接受程度而受到質疑,但從總體上說,公益行為藝術有其社會表達價值。”

  有記者當面問唐祥飛:“你是想以此吸引眾人眼球嗎?”唐祥飛說:“這是一種愛的表達,希望大家不要將目光聚集在藝術作品和行為本身,而應多關注湘江保護母親河。”
 
  唐祥飛的境遇不是藝術行為的參與者第一次碰到。幾年前,一群年輕人意識到高校拒絕乙肝學生的歧視,創作了“乙肝求學門”。因為地點選在清華和北大,他們特別緊張,擔心被驅趕,擔心創意得不到認同,這一幕最後並沒有發生,“保安以為我們拍電影呢,沒攔我們”。

  在部分人眼中,這種與公共現象相融合的行為藝術只能出現在“電影”裡。在湘江全流域漂流活動長沙段的歡迎儀式的現場,湖南師範大學參與行為藝術的學生廖莎告訴記者:“像我們這樣的行為藝術活動很少去嚴肅的場合,一般是在大學校園或者公共廣場,大學包容度很大,思想和行為能夠得到一定的認可,我們其實希望這種認可能夠更多的來自社會,這樣才能達到‘公益’的效果。”

  在橘子洲頭觀光的喻先生剛巧碰上了這群大學生的行為藝術,他說:“表達內容其實很符合漂流活動‘保護母親河’的主題,這也是我們需要的時代精神。但場面稍微有點混亂,雖說藝術需要的就是自由精神,但組織上還應更規範。”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勝清認為,公益行為藝術的出現,不僅是一種現象,也是公眾思想活力日益迸發的表現,“它需要我們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