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票,如果在安徽,用這個詞的一定是沿淮淮北的農民:“俺打張車票上宿縣,晚黑俺就家來了。”從這個角度看,基層北京的鄉土味是抹都抹不掉的。順義的兩位大媽在立交橋邊遇到了,同走一段路,天氣好,藍天白雲的,話題也就與此有關:“曬被袱了嗎?”“還沒哪。”“被袱(fu,輕聲)”,這是被子、褥子之類床上用品的統稱,北方農村和小城鎮的人都聽得懂,南方人就莫名其妙了。
京郊嘴巴甜的小夥子與客人告別時總是憨厚地在原地站著,右手在身體較低的位置拘謹地(具有禮儀文化的象徵意義:禮貌和敬重)偶爾向對方推推:“叔,您回家歇著吧,歇著吧,累一天啦,叔,您回家歇著吧。”北京網通的女客服,打電話來向你了解發生了故障的電話是否修好了,你告訴她修好了,她會說:“好的,那您先使著吧,有問題請隨時和我們聯繫,再見。”“使”是北方方言,帶有濃厚的草根氣息,給人以親切感。
物象上的差異也使北京的鄉土味愈加濃釅。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蒙古高原的南緣,天幹物燥,沙塵頻起,冬天的北京萬物蕭肅,最能體現北京非都市感的一面。而北京及其郊區樹種得較好,一到春天,楊樹、柳樹嫩綠一片,頗能給人粗獷、宏大的感覺。楊樹樹體高,面積大,令人親切、敬重,而柳樹垂條依依,“婀娜多姿”應是形容北京柳樹的最佳詞組。在南方,甚至就在黃淮,因為種種原因,柳樹和楊樹在城市已被逐漸淘汰,就是在農村也愈來愈少見了,但這些最具中國傳統鄉土風情背景的樹種(特別是柳樹),在北京卻成為綠化的主力之一,這喚起了我對童年的記憶,也使我快速地融入了這種略有差異的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