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爾伯格讓《丁丁》這樣一個歐陸老式的偵探型記者故事作為他在3D時代的數字處女作,應該不是一個輕率的選擇。原著漫畫在美國知道的人不多,但在歐洲那是相當於超人和蝙蝠俠的地位。在它問世後的幾十年內被翻譯成超過80種語言,全球銷量3億多册,也曾改編為動畫片、電視劇及真人電影。斯皮爾伯格在《ET》拍完後的1983年就取得了《丁丁歷險記》的電影改編權,漫畫原作者埃爾熱也很欣賞斯皮爾伯格的童心和想象力,認為他是將丁丁搬上大銀幕的最佳人選。但在兩人有機會當面表達彼此的欽慕之前,埃爾熱就去世了。
斯皮爾伯格如果是在80年代拍丁丁,或是90年代拍,他所面臨的技術選項和今天完全不同,最後得到的顯然是完全不同的電影。他選擇了在今天將其拍成介於真人與動畫之間的某種形式,引入了在動作捕捉技術方面位於業界前沿的維塔工作室——及這個領域的王子安迪.瑟金斯。至少從肢體喜劇這個角度,影片成功了。
瑟金斯“扮演”的阿道克船長是片中最出風頭的角色,他和小狗白雪完全壓過了性格弧線波瀾不驚的主角丁丁。如果純粹是原著動畫中丁丁的粉絲,看這部電影或許會感到失望。
如果拋開新技術的噱頭,這部《丁丁歷險記》實際是斯皮爾伯格對上世紀80年代冒險電影的一次複刻,再點綴以21世紀時髦的迪士尼式海盜片的喧鬧元素——不就是《印第安納.瓊斯》和《加勒比海盜》的雜交嗎?影片被很自然地納入美式合家歡勵志電影的軌道——斯皮爾伯格本就是這種電影的代言人——真善美總是有驚無險地滅掉了假惡醜。對這一模式不滿意的觀眾,是時候把目光投向即將執導《丁丁2》的新西蘭“怪異口味愛好者”彼得.傑克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