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強調“美術片”這個概念?這就像老外為什麼要在“Astronaut”這個單詞之外為中國的航天員生造出一個“Taikonaut”一樣,這說明了一種令人尊重的存在,一種區別於西方“卡通”和日本“動漫”之外的自我存在。然而可惜的是,就像我們的城市、建築、藝術,甚至郵票等等都失去民族特色,中國的“美術片”已經沒有了蹤跡:十來年前的《寶蓮燈》沒有那種感覺,前兩年再翻拍的《黑貓警長》也不是那種感覺,今年新上市的《魁拔》也不是……
“美術片”追溯的其實是一種明顯的中國風的東西,就像水墨丹青,就像那些富有中國民間特色的構造,還有那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幽默、誇張和生動,當年我們怎麼被吸引,現在我們其實需要的是一個機會去重溫。這種重溫,未必需要把2D改成3D,未必需要更新多麼離奇的情節,這些都不是關鍵的,就像《丁丁歷險記》一樣,我們需要的只是觸碰童年歡樂的一個切入口。
給美術片一個機會,給民族性的東西一個機會,其實也是給那麼多同齡人一個機會,只要一首《漁童》插曲——“清水清水流流,金魚金魚游游”,所有觀眾都自然鑽進時間隧道,去自尋那份歡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