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維德收藏中的“皇家情結”
1、大維德與故宮
大維德的父親薩森.大維德爵士是著名的銀行家、印度銀行的創始者。1913年大維德移居倫敦,赴劍橋大學攻讀法律學位,同時也開始了他的中國文物收藏生涯。從1914年起大維德開始頻繁地從倫敦兩家主要經營中國文物的公司約翰.史帕斯和布魯特父子處購買中國瓷器。1918年他從史帕斯處買到一件刻有乾隆皇帝禦題詩的定窑碗,為了弄清楚這段銘文,他曾寫信向博物館咨詢。為了讀懂瓷器上的款識,他開始自學中文。憑著超常天賦和毅力,到1924年他已具有了一定的中文閱讀水平。此時,在倫敦他已小有名氣,1923年霍蒲孫編撰的《中國陶瓷藝術》中就曾提到他的收藏,但與同時期英國一流中國陶瓷收藏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然而隨著收藏的深入,大維德越來越沉迷於中國古代藝術,他決定親自去中國!
據大維德夫人回憶,大維德首次到北京是1924年,“那時紫禁城裡的皇家珍寶正被打包在箱子裡雜亂無章地放置著,沒有人想到去展覽。大維德成功地說服了故宮官員,挑選合適的宮殿陳設出一些珍寶,向一直期盼能看到先人遺產的市民們開放。一個合適的宮殿被選出,但需要徹底維修。大維德又提供了經濟上的支持。這個展覽取得了巨大成功,出版了展覽圖錄,觀眾遠遠超出了預期……”此後的1927、1930、1931、1932、1935年大維德又多次往返於中英之間,參與了故宮各個宮殿裡文物登錄以及展覽和圖錄的策劃工作。據北京故宮博物院檔案記載:1929年7月24日,大維德爵士捐款5073.05元,用於修繕景陽宮後院禦書房及購置宋、元、明瓷器陳列館的陳列櫃;1929年8月10日,北京故宮博物院聘請大維德為顧問。位於景陽宮禦書房的宋、元、明陶瓷陳列館從展品遴選、展覽設計甚至到說明標簽的撰寫都基本上是在大維德的指導下進行的;1935年春,大維德發起和策劃倫敦國際中國藝術展覽會,並作為理事會總幹事來中國遴選展品,共選出藝術珍品1022件參展,其中有735件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宮廷文物精品。
由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從1924年到1935年間,大維德頻繁地奔波於中英間,他親自參與了故宮博物院早期的文物登錄和展覽工作,與大量清宮舊藏的文物有著零距離接觸。正是由於他在故宮的這些特殊經歷,使得他以後的收藏展現出迥異於同時代其他英國收藏家的“皇家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