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針對記者提問“過去五年中,中國文學有哪些收獲、有哪些亮點。請您列舉一下中國過去幾年有哪些比較重要的文學作品或者作家”,雷達回答稱:這幾年在很多門類還是出現了一些作品。比如現在長篇小說是我們社會生活中比較大眾的文體,但是我們畢竟產生了一批比較好的作品,前不久我們評了茅盾文學獎,有五部作品,像《你在高原》、《推拿》、《一句頂一萬句》、《天行者》、《蛙》。最近有王安憶的《天香》。長篇還有很多出色的作品,蔣子龍的《農民帝國》,還有紅柯的作品等都引起了很好的反響。中短篇小說恰恰是藝術質量比較高的,但它不是直接面對市場的。這五年我也當過幾次這方面的評委,我覺得很多中短篇作品是很精彩的。
他指出,紀實文學、報告文學這一塊也有一些作品在讀者中引起了廣泛影響。像《震中在人心》、《生命第一》;寫改革開放的《木棉花開》;寫歷史題材的王樹增的作品《長征》、《解放戰爭》。散文、詩歌等等不詳細講篇目了,諸如此種種。現在總結我們的經驗或者反思我們的發展,我想講一點,文學的繁榮發展有所進步,最基本的是對人們生活的豐富和升華。我們的文學在過去經歷了一些只講階級性不講人性,只講單一性不講複雜性、只講理性不講哲理性的階段。過去的文學也有一些它的特點,但是對人的豐富性表現不夠,今天的作家進行了多種探索,很多領域打開了、豐富了、深化了,特別是今天我們面臨著這樣一個年代,日常化的和平建設時期,日常化的東西怎麼寫,這給文學提出了很多新課題。
他說,還有一些80後、90後的年輕作家的作品,寫成長經驗的,顯示出非常突出的才情,這樣的作品也是有的。還有網絡文學,我們不得不承認網絡上也出現了很多出色的作家,其中有一些是非職業作家,他們的作品有常規寫作裡看不到的新鮮東西,這些作品也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所以文學作品現在是多層次、多功能的發展,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文學裡面有快餐文化,或者說文學裡面的基因的東西可能被大眾的東西所代替。過去說文學是精神的鍛造,從精神的鍛造到精神的撫摸,這些問題是存在的。可能現在是網絡文學的海洋,是大眾文學的浪潮。但我們這幾年還是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