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餘年前,美國著名出版社蘭登書屋的創始人貝內特曾說:“出版業一向比較穩定,所有行業全線崩潰時,書籍又變成一種最便宜的娛樂方式。”然而,時光流轉,從手機到ipad,從psp到“電紙書”,如今,人們的目光開始集中到手中小小的屏幕上。
今年8月,上海社會調查中心上海師範大學分中心課題組發布的《上海文化需求調研報告》顯示:五成白領從不去圖書館,兩成白領從不買書,一半白領每月的購書花費在100元以下。不過,這並不是因為書籍正在淡出人們生活,對於不買書,有41%的人認為“可以網上下載,不需要買”。與此同時,上網看電影在白領群體中很普遍,看手機的報的白領人數占44%。
“現在很多雜誌和書都有客戶端,而且視覺效果很美,完全給人一種‘翻書’看的體驗,而且價格又合理,為什麼不呢?”在研究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楊小姐出門時帶著iTouch,在家就抱著iPad,偶爾會去書店聽聽講座和沙龍,但很少再買書。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張志安副教授從傳播學角度分析,他認為電子媒體的優勢顯而易見,海量儲存且隨身攜帶;互動及多媒體閱讀帶來更具娛樂性和更強的感官體驗,這兩點非常符合現在這個浮躁、匆忙、讀圖時代的社會現實。
網友段靜歡對於無紙化時代的到來有些抵觸,她在微博裡說“很懷念小時候媽媽坐在床頭捧著書給我講童話故事,那清脆的翻動書頁的聲音,就像是童年最美麗的音符。很難想象以後的孩子,如果再也聽不到媽媽翻書的聲音,是不是也少了一抹色彩呢?”
閱讀,藉此反擊
儘管電子化的力量堅不可摧,但學者、萬聖書院經理劉蘇里不認為實體書店會最終消亡。他在2009年就曾預測:互聯網衝擊下的實體書店,最先受到影響的,是沒有任何特色的中小書店,其次是大型書店(連鎖和單體),再次是網絡書店,最後是專業獨立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