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十三釵》 分賬能否拯救中國電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8 09:22:32  


 
  市場

  張偉平促進電影分賬制度

  向國際接軌

  敢說話的張偉平因為自己的影片三次改變制片與院線的比例分成,這次《金陵十三釵》是動靜最大的一次。製作了十多年電影的張偉平一直努力把張藝謀的電影做到國際市場上去。記者採訪他的時候,張偉平這樣說,電影觀念上,不是你想不想國際化,是必須要國際化,有了國際化,才能有產業化。電影是產品,必須走出去請進來。當電影真正按照電影的自身規律運行製作的時候它自然是一個具有國際市場的電影。這次在提高和影院的比例分成角力中,張偉平深深感到,電影體制的舊觀念已經制約中國電影的發展。他說,這裡所說的電影體制並不是所謂的審查制度,中國電影的分成比例確實制約了中國電影,形成產業化瓶頸。我要求將制片方獲得的分成比例從43%提高至45%,並提高最低票價,45%的分成要求並不算過分。對比好萊塢,制片方在大片上映的首輪里,可以拿到高達90%的票房分成,這無疑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制片方的利益,也最大程度地保證了電影製作上的良性循環。

  張偉平動了多年體制下的老習慣。其實,造成這一原因的最終原因是在眾多私人院線之前,電影院是國有制,那個時候拍電影和放電影都是一個鍋里的菜,無所謂風險不風險。現在不同了,眾多的私人院線,眾多的私人制片,一個是固定資產投入,一個是風險投資。張偉平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現在的分成比例,是重視固定資產投入,而輕視藝術產品,所以,現在分成比例上沿襲下來的傳統,使得私有電影院線成了政策的既得利益者,出錢拍電影的制片方成了最大的風險者。製作電影的人90%賠錢,但放電影的人100%賺錢,不改變,中國電影市場延續的就是一種市場的掠奪狀態。如果中國電影產業成為產業鏈時,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分配,這樣才能讓源頭拍電影的人得到一個公正合理,有能力再生產的好環境。為觀眾提供電影,為電影院提供載體的制片方不能永遠虧本。

  張偉平形象地比喻,現在的電影就像足球,是隊員、裁判,還是教練員,產供銷全爛在自家鍋里。實際上電影產業發展是應該制片、放映分離的。任何買賣都有進口和出口,那麼現在的局面是眾多有熱情、有能力、有抱負的電影私人公司,花多少錢拍戲這一出口自己掌控,但是後面的進口依然面臨著習慣性的壟斷市場。這樣自然形成了競爭的不公平性。中國電影在制片放映分離上如果不進行徹底的改革,電影的文化產業形成將是虛假的繁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