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四分五裂的歐洲大陸發展成為當前一個擁有27個成員國並且還要繼續擴展的歐洲聯盟,歐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區域性合作的成功範例。如今各類區域性合作組織和機構已經遍布全球,為世界的經濟繁榮與和平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歐盟發展的漫長過程中,法國發揮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法國是歐洲一體化的倡導者、設計者和推動者,從而在歐盟中占據了核心地位。法國軟實力的作用體現得淋漓盡致。
法國推行的文化外交
法國憑借其軟實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以維護自身利益。“文化例外”和“文化多樣性”就是法國為針對國際上的“文化霸權主義”所提出的重要政治理念。
上世紀90年代,法國乃至整個歐盟同美國在文化產品市場上的爭鬥集中體現在烏拉圭回合的貿易談判上。在烏拉圭回合的有關談判中,美國方面以產品貿易自由流動原則為由,要求歐洲取消市場准入限制、擴大進口份額。美國指責歐洲國家政府對本國文化產品的補貼過多,對美國產品採取了貿易保護主義。面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咄咄逼人的攻勢,以法國為首的歐洲代表則提出了“文化例外”的原則加以抗衡。“文化例外”是1993年10月召開的有40多個法語國家領導人參加的首腦會議上通過的一項重要決議。這項決議主張,文化產品不能等同於其他工業產品和服務產品,所有屬於精神文化的產品應當置於世界貿易談判的範圍之外。不久,歐盟的前身——歐洲共同體發表了一份旨在保護歐洲視聽工業的《共同行動綱領》,回擊美國方面的指責。《共同行動綱領》要求烏拉圭回合談判中把文化產品排除在“商品”和“服務”的範疇之外,使之享有“文化例外權”。
1995年5月,以保護外國投資為宗旨的多邊投資協議計劃的談判開始。這項協議草案涉及的一個敏感問題是對所有領域(包括文化領域)的外資均採取保護措施,這項內容顯然對實力雄厚的美國投資公司有利。法國政府率先提出質疑,認為法國“優先目標是維護自身的文化特性”,並且警告說,“目前投資多邊協議的條款已經危及了我們的國家主權”。法國認為,在多邊投資協議中必須同樣貫徹“文化例外”的原則。由於法國堅持拒絕做出妥協,這項多邊投資協議最終以失敗告終。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法國總統希拉克正式提出了“文化多樣性”的概念。他說:“應對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是建立在確信每個民族可以在世界上有自己獨特的聲音,每個民族能夠以它自身的魅力和真理充實人類的財富。”在法國的推動下,大會通過了《文化多樣性宣言》。2003年法國與加拿大共同提案,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一份具有約束力的《保護文化多樣性國際公約》。法國認為,這一公約應當承認文化產品與服務的特殊性,它們不同於其他商品,國家有權採取支持措施促進文化多樣性的發展。顯然,“文化多樣性”是“文化例外”的延伸和擴展。
“文化例外”和“文化多樣性”作為法國文化外交的基本主張,為法國在國際舞台上贏得了話語權,從而確保了國家的文化安全、維護了法國的根本利益。法國的這一立場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理解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