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5日電/《中國藝術報》報道,相聲的訣竅和命門在於創作,馬季先生曾說“誰拿筆誰活”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雖然關於相聲創作已是個老話題,但卻是一個不得不談的問題,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困難。全球一體化一方面給我們帶了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理性的極大遏制。
面對相聲的艱難現狀,我們不能怨天尤人,我們要反思自己能做什麼,我們能否在困境中衝出一條血路,維護共同的藝術理想和追求,這是擺在每一個相聲從業者面前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覺得,在相聲創作中包袱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把“梁子”作為根本,一個具有好的“梁子”的作品看起來很少有包袱,但是一旦到舞台上你會發現包袱不斷。
關於相聲創作的“梁子”我有自己的理解,所謂“梁子”就是決定相聲發生、推動相聲發展的不可被解決的戲劇衝突。此外,相聲創作一定要有精品意識。姜昆先生曾經說“我們相聲應該有人吃肉,也一定要有人啃骨頭” ,我認為這句話非常精辟,也就是說相聲創作可以有人追求通俗化,也一定要有人追求相聲創作的精品化。
一些經典相聲作品不是為今人而寫,但是經過上百年後這些作品依然深受觀眾喜愛,為什麼?因為這些作品貼近人心。我認為,相聲創作只有貼近人心,才能更好地貼近生活,因為不管什麼時代,人心是一樣的。我們要明白,不是貼近當下才叫貼近生活,因為當下是在變化的。粉碎“四人幫”後,有一段時間相聲大發展大繁榮,推出了很多作品,可是現在看那時的作品有幾個現在還流傳下來的?原因就在於這些作品太過於貼近當時生活,而沒有貼近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