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7日電/《新京報》報道,少了好萊塢大片的抗衡,這一陣的中國影壇是兩極世界。《金陵十三釵》和《龍門飛甲》橫空出世,霸氣外露,占據了各大院線的排片表,其他影片甚至來不及贏得一聲嘆息,就已被掃入茫茫的記憶黑洞當中,無影無蹤,其中包括一部上映不到兩周的傑出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這件事充分反映出這個時代商業力量的至尊無上和人們心靈生活的極度匱乏。
這不是一部技術上炫目的電影,卻帶給觀者足夠的歡樂——“三傻”離經叛道的行為方式和語言與規則林立的世俗生活產生富有喜劇效果的矛盾衝突,笑料不斷。歡樂之後,影片真正希望傳達的是關於教育觀、成功觀以及人生觀的獨特闡釋。
其實,說是“獨特”,多少有點兒故弄玄虛,因為影片無非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淺顯又深奧的道理:成功是人生之本,而興趣是成功之源,有興趣才有生機,才有自發行動的動力,有動力自會成功。正如電影的對白所言:“追求長處,成功就會出其不意地找上門。”長處正是每個人的興趣所在。教育需要做的,正是培養興趣,而不是培養考試機器,也不是培養工程師或者什麼別的“師”。其實,這樣一個道理每個人在某個階段都曾感知過,只不過在社會環境的裹挾下被我們忘記了。
領會這部電影的深意,難點在於對“成功”的理解。“三傻”的故事發生於印度皇家工程學院讀書。這是一所印度傳統名校,這裡檢驗學生優秀與否的惟一標準就是考試成績。這裡的教學方式是刻板的,關於書的定義,學生只能回答“一種記錄、分析、總結、組織、討論及解釋信息的、有插圖或無插圖的、硬抄或平裝的、加套或不加套的,包含有前言、介紹、目錄表、索引的用以增長知識、加深理解、提升並教育人類大腦的裝置”,才能使老師滿意。
而在學生的家長們心目中,孩子從這所學校畢業後,必須成為一名出色的工程師,才算成功。“三傻”之一的法涵,從小的夢想是成為野生動物攝影師,但迫於父親壓力而不得不上了這所學校。 |